眾所周知,我國專業音響發展相較于國外來說,仍處于一個長期發展階段,在國產專業音響領域,技術上的缺乏已成為切膚之痛。國外專業音響產品采用的高含金量技術和高科技材料,成了國內專業音響企業一道無形“門檻”。正是由于技術的障礙,將國內的專業音響市場分成兩級,高檔和中檔產品市場由國外產品壟斷,國內企業只能針對低檔的產品市場,并且也只能以價格為市場針對性和生產目的,想的都是以盡可能低的投入換得高回報為經營目的。
國產專業音響的技術缺陷主要表現在國產專業音響的技術起源于對國外產品的抄襲,外觀可以做得一模一樣,工藝也可以越做越好,但產品的核心技術始終掌握在別人的手中。國產專業音響企業雖然也認識到技術差距問題,但由于缺少資金的投入和人才的匱乏,要尋求技術上的突破困難重重。雖然國內的一些國產品牌也在每年的銷售額中,拿出一部分作為研發投入和人才引進,但和國際品牌拿出銷售額8%-12%作為研發投入相比,仍是微不足道。
國產專業音響的技術累積也不過十幾年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最缺乏的就是高素質技術領軍人才和完整的技術團隊,很多的國產專業音響企業負責人錯誤地認為,請一、二個專家和技術人員就是有了研發力量,卻忘了研發是由團隊來完成的,而且還要以硬件投入為基礎。
在當前專業音響行業的發展出了“拼”技術外,同時還要拼“管理”,唯有健全的管理及完善的人才定制方能極大推動整個行業的飛速發展。由于國內專業音響企業的低起點和發展歷程,可以說專業音響企業還沒有做好充分的市場競爭準備,就迎來了世界專業音響的發展潮流和國內千載難逢的機遇,F在的國內專業音響企業,還都停留在家族企業作坊式企業模式上,離現代企業模式還有很大的差距。
事實上,目前國內的專業音響企業,很多都沒有完整的公司結構、企業文化和戰略規劃;缺少系統的品牌管理意識和品牌規劃;沒有建立系統的人才引進培養、績效考核和股權改造激勵;企業文化的個人色彩化和員工的職業化培養的缺乏;缺少具有全球化視野和能力的管理團隊
在國內的其他行業,擁有博士、碩士和“海歸”經理的專業人員泛濫成災的今天,在專業音響領域里,要找這類人才卻相當困難。由于專業音響特殊的行業特點,要培養專業人才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據不完全統計,在專業音響行業,經理大約有1500萬人左右,擁有本科以上學歷只有3%,很多人認為連3%都不到,擁有全日制博士學歷的不超過50人。這樣一個快速增長的行業,其人才需求和現實完全脫節。
由于人才的匱乏,國產化基礎較少的研發投入、擁有扎實基礎知識專業人員的缺乏,使得國內廠家在企業管理、技術開發等層面都難以有突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國際專業音響領域技術方向開始面臨由模擬轉向數字技術的關鍵時期,而國內專業音響能夠熟練去閱讀英文資料和與國外專家去溝通和交流的人少之又少。缺少這種具有全球對話和溝通能力的人才,更是國產專業音響領域的“硬傷”。由此可見,未來專業音響行業尋求大發展必須在強化專業技術的同時強化人才管理機制,方能讓國內專業音響行業迎來蓬勃發展!
總結:鑒于國內專業音響行業與國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為此專業音響行業想要尋求大發展,必須攻克當前技術不過關、人才匱乏、市場機制不健全及國家相關政策的繞道而行等問題。同時想要快速發展國內專業音響行業還需要企業抱團,用一體化的合作態勢來抵御不利因素的影響。同時嚴控產品、產品、服務關,讓國內專業音響行業完美演繹“少年當自強”!
(編輯:Karl)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