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薄如紙,可以彎曲甚至卷起來,可以掛在墻上,色彩鮮艷明亮……這不是一幅油畫,也不是窗簾,而是OLED電視。OLED曾一度被追捧為最佳的電視顯示技術,但隨著當今LED背光源液晶電視的日益興起,OLED電視似乎正在被人淡漠。良品率低、價格昂貴、大尺寸難產,種種瓶頸使得OLED電視一度瀕臨退市,索尼、東芝等企業紛紛停止生產OLED電視,OLED電視究竟會突破瓶頸涅槃般成為未來的主流,還是會胎死腹中淡出歷史舞臺?
產品滯銷 日企停產
最早研發和生產OLED電視的企業是日本索尼公司。索尼2007年在全球率先推出了11英寸OLED電視,不過因價格過于昂貴,造成滯銷,所以今年索尼宣布,停止OLED電視的生產和銷售。
另有消息稱,東芝旗下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子公司也已決定終止OLED面板的量產計劃,主因為液晶面板性能獲得提升、售價下滑,而OLED面板恐難于獲得明顯的投資回報。
索尼、東芝等日企紛紛停產OLED電視,而其背后的原因莫過于OLED電視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目前投產大尺寸OLED面板的良品率不到30%,導致其高昂的制造成本,而液晶面板量產率卻可以達到99%以上。高昂的成本導致索尼11英寸的OLED電視售價就在1萬元以上。一般消費者買不起。”家電觀察家于清教說道。
技術優勢正被蠶食
早在上個世紀末,OLED顯示技術被業界廣泛看好。不過當時背景是液晶電視的良品率很低,性能有待提升,業界對液晶電視的前途信心不足。而OLED電視擁有省電、超薄、響應速度快、不受視角限制等諸多優勢,OLED技術一度被熱捧為“最完美的顯示技術”。
但隨著技術的發展,當前液晶電視已經成為電視的主流,功能也逐步完善。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專業分會原秘書長劉培政告訴記者,曾經一度被熱捧的OLED技術的優勢正在喪失。
首先,在小尺寸上,OLED電視具有一定的省電優勢,但大尺寸上,OLED電視的省電優勢并不明顯;其次,在厚度上,2009年上市了大批的LED背光超薄型產品,索尼自己推出的9mm厚度LED背光液晶電視就已經與OLED一樣殺入了“毫米”級;再者,雖然OLED電視的響應速度可以達到微秒級,液晶電視的響應速度會慢一些,但是對于肉眼來說,是看不出來太大差別的;最后,OLED電視無視角限制,液晶電視在視角上差些,但用戶一般不會在很偏的角度看電視。劉培政認為OLED電視的優勢正在失去,而液晶電視的技術在逐步完善。
受技術的限制,尺寸越大,OLED電視的成本幾何級數增加,目前的OLED顯示屏主要集中在中小尺寸,主要應用于手機和智能終端上,OLED電視目前量產的是11英寸、15英寸,大尺寸的OLED顯示屏暫時還難以量產。
短期難以登堂入室
雖然OLED電視的優勢正在被蠶食,量產上也面臨種種困難,但不可否認在所有的顯示技術中,OLED技術是最佳的。與日企紛紛退出相對應的是,目前,韓國廠商,我國臺灣廠商都在紛紛上馬OLED 4代線,韓國三星投資13億美元興建第5.5代OLED面板廠,并表示該面板廠將在2011年1月投產。
調研公司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張兵說:“雖然現在OLED電視難以量產,但到2013年,三星將量產8代OLED線,大尺寸的OLED電視會逐步走近消費者。預計2015年之后,OLED電視會逐步普及。”張兵認為OLED電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于清教認為日企之所以退出OLED,與現在所處的環境有關,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另外日企普遍都在轉型、調整中,雖然索尼宣布退出OLED電視的生產和銷售,但是索尼也明確表示“將會繼續研發包括OLED電視在內的新產品”,一旦技術方面有所突破,索尼將重新“殺回”OLED。
劉培政認為5年之內,OLED電視難以大規模登堂入室,至于未來OLED是不是方向,現在還很難說。畢竟技術發展太快,誰也不知道,正如數碼相機的發明者柯達公司不會意識到自己發明的數碼相機將膠卷相機推向了墳墓。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