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視聽網訊】思維敏捷,是金史平給人的第一印象。在近2小時的采訪中,談到公司近年來的項目,對于其中的年份、規模、工程難點等,他幾乎脫口而出。這位新任的金橋信息掌門人總是習慣性地分點敘述,工程師式的嚴謹顯露無遺。
“90年代末上海交大研究生畢業后,我一開始的工作,就是跟著施工隊到現場,拌水泥,鋪電線。”在那個名校研究生鳳毛麟角的年代,金史平這樣的經歷實屬少見。但這段一線實踐經歷,讓他至今仍保持對市場的高度敏感。
從最初的會議系統,到智慧空間,再到未來拓展的智慧建筑,項目越來越大,但對金橋信息而言,不變的仍是圍繞“信息溝通”做文章,在細節處做打磨,將服務做深做透。
智慧體現在細處
什么是智慧空間?在金史平看來,就是讓使用者感受不到設備的存在。
他舉了個例子:“當我按手機預約的時間走進會議室,空調和燈光便準時開啟,屏幕、話筒自動連接調試通暢。”總之,應該是個一切就緒的場景,用戶只需坐下,宣布開會,就夠了。
智慧體現在細處,需要行業經驗與洞察力。令金史平引以為豪的一項工作——承接兩高一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的國家級課題,便充分體現了細節的重要性。
打開金橋信息開發的“智慧執行”APP,就會注意到“聯系人”架構設計的差異。不同于一般辦公軟件以部門為架構,這款APP將“案件”作為溝通的基本單元。“現實辦案中,同一案件的多名辦案人員可能不是來自同一法院,大家都是因為案件臨時聚在一起。因此,以案件為單位,建立溝通小組,對法官來說才更有效率。”金史平透露,由于這一設計非常便捷,許多法官選擇將日常的會議放在軟件上進行。
沒有在行業的沉淀,就不會有這樣的洞察。執行難一直是司法實踐中的老大難問題,金橋信息也非一夜之間參透玄機。公司在2003年就開始了與法院系統的聯系,從最簡單的標準會議系統做起,慢慢積累了對行業的認知。
執行難問題的核心是什么?金史平將之概括為“信息不對稱”:“執行法官分頭行動,互相情況不同步,法院不知道法官做什么,群眾也不知道執行的進度如何。”在金史平看來,這種信息孤立的狀態,給了被執行人暗中操作的空間。“一線法官發現被執行人在轉移財產,按傳統方法層層上報,等法院知曉下達禁令時,財產早就轉移完畢了。”
如今,金橋信息的法院移動執行平臺已在全國3500家法院得到應用。金史平認為,此前10年的積累至關重要。“如果我對法院行業不了解,找不到痛點,就很難去做好。”
打造高效服務團隊
金橋信息服務的客戶行業涵蓋政府、司法、教育、醫療等領域。目前,金橋信息在全國共有14家分公司,算上各地辦事處,數量超過20家,并在一些大客戶處派駐運維團隊。“上?偛恐饕茄邪l部門,分支機構多是銷售與運維人員。”金史平說。機構、人員一多,協調運作便成對公司治理能力的考驗。2018年,公司投標參與華為全國會議室改造建設項目。就項目技術而言,修建一間標準會議室并不困難,難處在于工期與數量。“當時,華為需要在6個月的時間完成全國3700個標準會議室的改造建設。”金史平回憶,“此前,完成這么大規模的建設,需要1年左右的時間。”
臨時外包,勢必影響標準化的質量。如何在這么短的工期內,依靠自身團隊保質保量地完成項目,考驗著公司的協調與規劃能力。自有工程隊伍數量有限,需要在全國靈活調配,各地工程隊伍的施工水平也要保持高度一致。“華為邀請了7家全國性公司參與競標,最終我們脫穎而出,中標1400個標準會議室。”金史平將此次成功歸結于公司較強的施工與運維能力。此后,公司還參與了三一重工、恒大等大型企業的相關項目。“不少客戶聽說我們給華為做過這樣的項目,就很放心,愿意跟我們合作。”
完成施工,還需要保障運行。在金橋信息服務的對象中,還有一位重量級的客戶——每年上海市召開的兩會。10年來,每年上海市召開兩會,金橋信息都會派出1支團隊參與會務保障,而這支隊伍的人員幾乎沒有變動。“會方每年都能看到熟悉的面孔,自然也多一份安心。”金史平認為,公司骨干人員高度穩定,也是保持團隊高效響應的秘訣所在,“我們很多一線員工是工程師級別,處理突發事件能力很強。”
高效的一線團隊,離不開后方的緊密配合。如何讓后端研發的產品時刻貼近客戶需求,幾乎是所有公司面臨的問題。金史平認為:“我們在機構派駐的運維人員,也是產品指揮官。”
從智慧空間到智慧建筑
多年的從業經歷,讓金史平如今已習慣從客戶的場景出發思考解決方案。在他看來,不同類型的空間有天壤之別,同一類型之間也有需求的差異,這些都是打造智慧空間的重要抓手。
他以云課堂為例,分析了這一場景與傳統網上會議的區別。“商業會議一般都有稿子,宣讀后按次序發言。這是強秩序、弱互動的場景。”但金史平認為,相較之下教學課堂有很大不同,“老師上課,一邊要板書,一邊要講課,同時還要思考并隨時關注學生的反饋,互動非常重要。”目前,大部分云課堂依托商業會議系統搭建,教師無法及時看到學生反饋,加之話筒設計不合理,教師無法自在地板書,這都讓云課堂方案不盡如人意。“此外,即使同屬教育場景,不同學校還會有許多個案差異。”金史平認為,隨著了解的深入,不少隱藏需求會被逐步開發出來。金橋信息采用“前期標準平臺+后期個性化模塊”的方案策略,滿足不同客戶的細節需求。
金史平介紹,完成全國法院基礎系統的標準化部署后,公司團隊開始根據各地差異化的需求,定制開發對應的模塊。“某地的司法實踐中,智能合約的問題較為明顯,我們就開發這個模塊。”金史平舉例稱。有了前期標準化平臺搭建,后期工作就變得順利起來。
在智慧空間上做足功夫后,如今,金史平率領的金橋信息有了更大的發展藍圖,那就是智慧建筑。
如何闡釋兩者差異?在金史平看來,空間是具體場景與用戶體驗的強結合,例如課堂、司法案件執行。智慧建筑則是涵蓋了更為多樣的復雜空間的集合體,包含更多的人物、角色及功能的劃分。“我們需要在更大的維度上,調配整個建筑的設備資源,讓設備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加持下,更加便利地為目標對象所用。
金橋信息對于智慧建筑的設想,目前已在徐匯區法院率先落地。這是一棟被稱為“智慧法院”的建筑。金史平頗為自豪:“從最基礎的水電監控,到大樓里的每一處燈光調試,都有我們精心的設計與安排,包含了我們對于獨立場景的理解與構想。”這也是一項更具挑戰性的工作。“這需要對場景有更深入的理解,而且單體項目的體量非常大,實施時間也很長,是非常復雜的系統空間。”他說。云會議成為新風口,行業也迎來新一輪爆發期,對于金橋信息的發展前景,金史平充滿信心。
(編輯:bingji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