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視聽網訊】前幾年,有人在立式的“數字廣告機”上裝一個“WIFI”,然后通過“智能WIFI”提供免費蹭網服務,這種概念就是集成,后來之所以沒有立刻風靡,是因為當時WIFI的共享限制,20個人來蹭網,就基本沒法使用了,等WIFI的流量問題解決后,手機4G又上來了,所以這款設備最終沒有熱起來,但是這里面有個默默無聞的大“土豪”產品,我們不得不提出來,那就是銀行ATM機系列,ATM機可能是數字標牌產品里面最成功的產品(沒有之一),可能有人要說ATM機根本就不是數字標牌產品,就是ATM機。好了,這種效果就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數字標牌產品進入“超級集成”時代后的產品表現。
ATM機其實就是一臺集成了驗鈔、傳鈔、點鈔、轉賬等多種金融功能的“數字標牌”產品,復雜并非是其生產工藝,而是其背后銀行系統的安全接入,這種設備的第一特點就是,讓人忘了數字標牌產品的“播放”功能,試問當ATM機沒有了“播放”功能,還能用嗎?這個結論讓我們在數字標牌產品的集成選擇上,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當數字標牌產品集成后的產品形態達到已經讓人們忽視了其是否還是數字標牌產品的時候,就是成功。或許有人說這不是一句廢話嗎?其實仔細想想后發現還真不是,數字標牌產品集成后不再以傳媒為主要功能卻又仍然具有傳媒特性(注意:這里說的是傳媒而不是播放,傳媒是在擁有受眾之后,播放只是物理功能的一種描述),這樣的產品開發就會有市場,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醫院的“自助報告機”、微信機、簽到機等等,筆者有個大膽的推測,如果一款新的數字標牌集成產品功能還集中在單一播放廣告方面,那么很可能就沒有太大的市場銷售前途,因為傳媒性是數字標牌產品的共性,還需要配合后續經營才有盈利可能;反之,如果一款新的數字標牌集成產品的功能根本就不在乎其是否需要播放廣告來獲得利潤的時候,那么這款產品就極有可能是一款有市場銷售前途的產品。
這種“超級集成”的數字標牌產品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里,可能已經改變了“形態”,成為某種讓消費者喜歡使用的工具,或者成為行業里某個“職位”的替代者,出于這樣考慮的數字標牌產品設計就變得有價值,筆者在本文第二章里提到的第三類產品,就具備這樣的特性,其中特別提到了取勝優勢:行業流程及行業契合邏輯的精準分析;其實就是這個意思了,如果不熟悉行業流程,不熟悉行業里各職位銜接的契合邏輯,就不可能做出具備市場價值的“超級集成”數字標牌產品。那么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里,這種“超級集成”的設備一定會集中出現在行業里面,而且商圈里面這種連鎖實體店的行業“土壤”相當肥沃,因為現在這個產能過剩、商品過剩的時代注定了就是這樣一種行業內借工具調整的趨勢,“智慧城市”的建設本身也是各個行業內部的自我調節和新陳代謝,機器代替人力,平臺調整產業結構本身就是一種趨勢。
(編輯:bingji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