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在國內,盡管智能家居存在多年,但由于創新氛圍及市場環境的影響,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鮮見創新性產品推向市場。2014年1月份,Google宣布以32億美元,而且是以現金方式收購NextLabs,因為NestLabs的智能家居產品與智能硬件屬性,加上NestLabs的創始人身份——業界著名的“iPod之父”,此項并購非常引人注目。2月7日外媒報道,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已于當地時間周三批準了Google收購NestLabs的并購交易,政府批準加快了兩家公司完成并購交易的時間。谷歌吹響進軍智能家居市場號角,促使智能家居市場頓時活躍、沸騰起來。在這個萬億市場空間中,已經匯聚成龐大的金磚市場。中外品牌齊聚同一個戰場中,形成了2014年智能家居市場的三國演義,三個模式由此浮出水面。
藍海戰略:收購
今年1月,谷歌以32億美元收購Nest全部資產,通過收購Nest布局智能家居市場。實際上,資本游戲得到的結果必然是企業駛向高速路——哪個企業有核心技術我就收購誰,沒有比這更快的路徑了。通過收購各種技術、產品,以此可以完成智能家居的快速整合與布局,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智能家居系列。最終,通過技術整合,形成了獨一無二的藍海戰略。但是,資本游戲也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玩得起的——谷歌這樣的企業畢竟是少數。
谷歌通過Nest收購試水智慧家庭,也有一些其他的國際品牌在搶灘。但國際大牌在智能家居領域都犯了老毛病——水土不服。由于是國外產品,主要考慮歐美人的需求更多,而缺乏對中國人需求的把握。在這點上,如果國際品牌不重視和調整,其市場份額必然受影響。
紅海競爭:客廳
其實在2013年,互聯網企業就紛紛搶占智能家居市場。智慧家庭市場目前可稱之為紅海競爭,大量不同類型的企業聚集在同一個狹隘的客廳進行火拼。首先,樂視網與富士康、高通等企業合作,打響了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電視行業的第一槍。隨后,愛奇藝、小米、阿里巴巴等無數互聯網巨頭以各種方式闖入用戶的客廳。
在互聯網企業的四面夾攻下,傳統制造業也開始加快步伐。比如電視制造企業三星、LG、東芝等日韓家電企業,以及長虹、康佳等中國家電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產品或者技術,這些標志著智能家居產品已經全面來襲。實際上,企業不應該只是局限于客廳,局限于電視、冰箱等電器。這些也只是智能家居的一部分。如果更長遠去看,以智慧家庭的范疇看,不僅限于家庭娛樂和家居控制(比如開關、燈光、溫濕度控制等),在不遠的未來,能源、醫療、安防、教育等傳統產業都將與家庭應用密切結合。從這個角度看,目前的智能家居產品都是冰山一角而已。
此外,對智能家居產品的發展理念、設計思想、功能設置、系統兼容問題等也必須得到重視。比如,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使用不同品牌的產品,但它們卻無法互聯互通。類似的問題如果不去解決,依舊停留在概念上,那么注定這是一塊紅海市場。
領海模式:平臺
智慧家庭是指綜合了計算處理、網絡通信、感應與控制等技術,將家庭智能控制、信息交互甚至消費行為等家居生活有效結合起來,以創造出高效、舒適、安全、便捷的個性化家居生活。家聯國際上海家聯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洪佩軍博士認為:“智能家居目前在設計上并不能夠做到整體智能。每個品牌基于自身能力的智能方案實為畫地為牢,只關注自己能做什么,而忽視消費者需要什么,結果每個家庭被不同品牌割裂成了多個孤島。”
從市場競爭角度看,在紅海中尋找藍海,不僅很難,也容易被對手攻破。即使一開始就是藍海戰略,也難以保證是永遠的藍海。因此,企業必須找到一片高枕無憂的領海,才能超越一般性競爭。其模式也很簡單——找到行業的命脈問題,且是消費者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礎上打造長板。洪佩軍博士表示:“我們身處互聯網所包圍的平世界,企業必須放棄小我競爭,并跳出基本層面的競爭,做成一個基于生態圈的平臺,形成戰略層面的差異化。”有關人士預計,今年智能家居行業規模將超過萬億。目前,中國有3.5億家庭,其市場空間是可以想象的。面對這樣一個火熱的大市場,你做好準備了嗎?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