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六:互聯網電視
互聯網電視成“唐僧肉”廠商爭食市場
據CNNIC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為2.71億,較去年后半年僅增長11.9%,而該數據在去年12月為24.8%。此外整個中國互聯網網民紅利時代已過,如何在用戶規模放緩的背景下擴張市場份額,阿里巴巴把眼光投向了電視市場。畢竟數據顯示,到2016年中國互聯網電視用戶將突破1億,整個產業容量總和也將從2010年的5000萬美元增長到13.8億美元。
繼小米、樂視、PPTV之后,互聯網電視市場終于迎來了互聯網巨頭級玩家阿里巴巴。阿里TV操作系統將打通電視、機頂盒、手機等各個終端,并介入電子商務、互聯網支付等功能,為此,阿里巴巴拉攏了產業鏈上下游眾多廠商入伙智能TV生態聯盟,其中包括華數、華為海思、思科、創維、海爾、長虹、康佳、Mstar、Amlogic和全志等。
彩電廠商、IT廠商、互聯網視頻網站、牌照方……都在染指互聯網電視(OTTTV),具有網絡功能的智能電視已經成為市場最熱的產品。然而,知名業內人士日前向記者坦言,要為OTTTV潑點冷水。紅得發紫的OTTTV,熱鬧中有啥短板?OTT,真的能越過管道如運營商?OTTTV的盈利又從何而來?
OTTTV“百花齊放”
在“微信被收費”事件中得到普及的OTT(過頂傳球)概念被嫁接到電視業務中,消費者眼中的互聯網電視,也被業內稱為OTTTV。同時,由于市售互聯網電視多如智能手機一般,多核芯片、有操作系統、能下載App,也就理所當然稱為OTTTV。
顯然,AppleTV的小盒子撩撥了國內廠商的“春心”。不僅有小米盒子、樂視盒子,視頻網站愛奇異也進軍OTTTV領域。OTTTV就像“唐僧肉”,誰都想吃上一口--創維集團CEO楊東文說。的確,除了傳統彩電廠商,IT廠商如聯想也一只腳踏入該市場。
7月9日,夏普拉上聯想,圖謀在大屏智能電視上走得更遠。同時,互聯網視頻網站也加入這場追逐。PPTV牽手華數傳媒、樂視網搭上CNTV、愛奇藝與央廣和江蘇電視臺共同成立互聯網電視運營合資公司。而互聯網電視拍照方更沒有閑著,百視通的A30和“小紅”、華數的彩虹BOX等智能機頂盒,都已經上市。
高清播放機、藍光碟機制造商業加入大合唱。小米則更是在借百視通、華數推出盒子的基礎上,還將于8月底9月初推出小米電視,加入樂視電視的陣營。知名業內人士,流媒體網CEO張彥翔認為,OTT的開放性降低了進入門檻,各行各業都在進入,造成OTTTV百花齊放的局面。
網速與電視化是關鍵
張彥翔稱,互聯網是OTTTV的精髓,但也有其劣勢。“互聯網思維,強調產品創新、服務至上,這是優點。但同時,政策意識欠缺、版權意識淡漠、僅靠廣告和風投的商業模式單一。”而這還不是全部。楊東文告訴記者,OTTTV新入者在物流和售后上依舊是短板。因此,無論聯想還是樂視,均未對彩電市場造成大的影響。
“將電視機、遙控器、底座等分開來賣,這不符合消費者需求。”楊東文稱。然而,OTTTV廠商還是過多地看重網絡通道,而低估了服務的分量。另外,國內一二線城市帶寬大概可以達到4M以上,但更多地區,網絡環境并不適合OTTTV。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已經形成買方市場,可以在傳統電視、IPTV、數字電視、一體機以及OTT盒子等產品中選擇。“OTTTV如果不能解決現實中的政策、模式、內容等方面的缺失,那么在客廳中的地位將是配角。”張彥翔稱,如今OTTTV業務,市場預期大膽運營主體過多使得最終價值被分流。而且業務產品多,但都缺乏有效收入。同時,模仿手機的痕跡過于明顯,缺少真正的電視化。
“OTTTV最終會在產品模式(利潤集中在終端銷售環節,看重短期利益)、資本模式(利用資本推手,持續投入期待某個節點爆發式發展)、運營商模式(以IPTV與OTT嫁接,優勢互補)中找到歸宿。”他說。
電視產業傳統制造商的軟肋在于缺乏互聯網基因,這被不少互聯網企業視為突破缺口;ヂ摼W領域向來不乏創新者,360顛覆了收費殺毒,小米顛覆了傳統手機銷售模式,“現在只剩下最能被直接移植的電視,而且電視和視頻公司的運作基因也最接近。因此他們以為電視是藍海,也希望多屏融合打下一個大大的江山,給投資者講更多的故事。”
紅海還是黑海
由于缺乏用戶付費的根基,現在看到OTT,其實都是占用別人的資源謀私利,長遠地看,OTTTV廠商“越過”運營商后,面臨的是無可持續收入困境。作為走網絡的業務,OTTTV需要回到電信運營商懷抱。網絡是保障,無論高清、超清還是4K超高清視頻,都需要足夠的帶寬做支撐。其次,運營商是天然的點對點付費通道,可以幫OTTTV獲取收入。
“群雄爭霸”上演互聯網電視屏成藍海
經過近兩周的“遮掩”,阿里巴巴集團23日正式發布阿里智能TV操作系統,并聯手華數傳媒推出搭載該系統的第一代盒子產品“華數彩虹”。不過,阿里巴巴和華數傳媒預期盒子短期難以盈利。
不盈利的盒子何以如此受青睞?“盒子大戰”的背后是互聯網電視屏入口,作為平行于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第四大屏,電視屏是互聯網企業尚未占領藍海。業內人士認為,盒子只是過渡性產品,互聯網電視將是未來的趨勢。
阿里巴巴聯手華數傳媒加入盒子大戰
植入電商“基因”
對于阿里和華數傳媒合作要推出的盒子,資本市場給予足夠的關注。自7月17日華數傳媒公布這一消息以來,其股價漲幅已經超過了50%。
23日,阿里和華數傳媒總算是揭開了盒子的真面目。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喻策介紹,阿里盒子最大的特色是阿里TV系統將內置支付寶網絡支付功能,這意味著電視也將成為購物終端。
據悉,使用阿里盒子的用戶可以用遙控器登陸淘寶賬號或支付寶賬號,智能手機還可直接用二維碼掃描,將手機里的賬號同步登陸到電視上。接下來的網購流程與在電腦上沒有差別,選擇商品和型號,確定收貨地址,最后用支付寶完成網絡支付。
賦予盒子購物功能或許是阿里盒子與其他機頂盒競爭的優勢之一。
今年以來,市場掀起了互聯網機頂盒大戰,小米公司、樂視網、PPTV等眾多互聯網公司推出了機頂盒,這些盒子的主要功能是把互聯網內容在電視機上進行播放,但根據各自的互聯網基因,細節上有所區分,此次阿里盒子則植入了電商基因。
據悉,阿里盒子正式上市尚需2到3個月時間,現階段還在進行盒子生產廠家的招標,未來的銷售價格將與目前市場上的盒子差不多。目前,品牌盒子的售價多在300元左右。
尋找盈利模式
此前華數傳媒與視頻企業PPTV也合作推出過盒子,但并沒有如此受追捧。“二級市場反應有點過于熱烈,請投資者注意風險。”華數傳媒董事長兼總裁勵怡青表示,由于用戶認可以及規模培育都需要時間,盒子即便9月份開始銷售,對公司短期的業績也沒有重大影響。
事實上,市面上銷售的絕大多數盒子并不盈利。用勵怡青的話來說,盒子產業目前還處于盈利的探索期。
勵怡青介紹,“華數彩虹”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植入華數TV相關服務,終端或者服務廠家一次性付費給華數,但這個門檻非常低;另一個則是,通過培育用戶使用習慣,增加使用規模,在互聯網電視終端上,開發出更適用于用戶消費的新模式。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喻策則介紹,除了植入電商基因,未來還將引入游戲、教育等應用。
此前,市場上的電視機頂盒售價通常高達千元,但隨著小米和樂視的300元左右的盒子低價殺入,盒子產業形成新的競爭格局,當前生產廠家已經是在賠本賺吆喝。對互聯網企業而言,則希望通過不斷擴大用戶規模,通過服務收費或者廣告收費模式盈利。
不過,從2012年的盒子的銷售情況看,規模效應并未顯現。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盒子的出貨量在200萬臺,這一規模相對于數億級的電視用戶來說實際上微乎其微。
與此同時,山寨盒子的入侵加劇了行業盈利惡化。按照有關規定,阿里、小米、樂視網等企業推出的盒子均需要與廣電認可的7家牌照商合作,而且只能觀看點播節目,但是山寨盒子違規繞開內容監管,更具成本優勢。
或為過渡產品
做盒子不賺錢,為什么眾多企業紛紛還要涉足這一領域?
“盒子是以最快最低成本介入智能客廳的一種途徑。”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市場上還存在大量的不具備上網功能的普通電視,要淘汰掉這些普通電視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更重要的是,智能電視目前價格還比較高,技術也不夠成熟,不少用戶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更換電視。
隨著技術的進步,將盒子注入電視將是趨勢。樂視TV已經實現這一個功能,小米公司也或于近期推出小米TV。業內人士認為,盒子只是過渡性產品,互聯網電視將是未來的趨勢。
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電視屏是互聯網公司目前尚未攻占的藍海。勵怡青介紹,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在移動端、電視端、PC花費的時間分別為27%、22%和32%。由于用戶習慣培養、技術替代以及政策紅線等因素影響,短期來看,盒子還難以為相關公司帶來收益,互聯網企業跨界進軍電視領域有很大的風險。此前互聯網企業爭相進入定制手機領域,事實證明多以失敗收場。
相關解讀:
總結:無論是“超高清”、“OLED電視”、“3D”、“新能效標準”、“4K”還是“互聯網電視”這些熱詞的出現,2013年注定是一個電視行業發展的元年。
(編輯:daisy)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