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經過近兩周的“遮掩”,阿里巴巴集團23日正式發布阿里智能TV操作系統,并聯手華數傳媒推出搭載該系統的第一代盒子產品“華數彩虹”。不過,阿里巴巴和華數傳媒預期盒子短期難以盈利。
不盈利的盒子何以如此受青睞?“盒子大戰”的背后是互聯網電視屏入口,作為平行于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第四大屏,電視屏是互聯網企業尚未占領藍海。業內人士認為,盒子只是過渡性產品,互聯網電視將是未來的趨勢。
阿里巴巴聯手華數傳媒加入盒子大戰
植入電商“基因”
對于阿里和華數傳媒合作要推出的盒子,資本市場給予足夠的關注。自7月17日華數傳媒公布這一消息以來,其股價漲幅已經超過了50%。
23日,阿里和華數傳媒總算是揭開了盒子的真面目。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喻策介紹,阿里盒子最大的特色是阿里TV系統將內置支付寶網絡支付功能,這意味著電視也將成為購物終端。
據悉,使用阿里盒子的用戶可以用遙控器登陸淘寶賬號或支付寶賬號,智能手機還可直接用二維碼掃描,將手機里的賬號同步登陸到電視上。接下來的網購流程與在電腦上沒有差別,選擇商品和型號,確定收貨地址,最后用支付寶完成網絡支付。
賦予盒子購物功能或許是阿里盒子與其他機頂盒競爭的優勢之一。
今年以來,市場掀起了互聯網機頂盒大戰,小米公司、樂視網、PPTV等眾多互聯網公司推出了機頂盒,這些盒子的主要功能是把互聯網內容在電視機上進行播放,但根據各自的互聯網基因,細節上有所區分,此次阿里盒子則植入了電商基因。
據悉,阿里盒子正式上市尚需2到3個月時間,現階段還在進行盒子生產廠家的招標,未來的銷售價格將與目前市場上的盒子差不多。目前,品牌盒子的售價多在300元左右。
尋找盈利模式
此前華數傳媒與視頻企業PPTV也合作推出過盒子,但并沒有如此受追捧。“二級市場反應有點過于熱烈,請投資者注意風險。”華數傳媒董事長兼總裁勵怡青表示,由于用戶認可以及規模培育都需要時間,盒子即便9月份開始銷售,對公司短期的業績也沒有重大影響。
事實上,市面上銷售的絕大多數盒子并不盈利。用勵怡青的話來說,盒子產業目前還處于盈利的探索期。
勵怡青介紹,“華數彩虹”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植入華數TV相關服務,終端或者服務廠家一次性付費給華數,但這個門檻非常低;另一個則是,通過培育用戶使用習慣,增加使用規模,在互聯網電視終端上,開發出更適用于用戶消費的新模式。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喻策則介紹,除了植入電商基因,未來還將引入游戲、教育等應用。
此前,市場上的電視機頂盒售價通常高達千元,但隨著小米和樂視的300元左右的盒子低價殺入,盒子產業形成新的競爭格局,當前生產廠家已經是在賠本賺吆喝。對互聯網企業而言,則希望通過不斷擴大用戶規模,通過服務收費或者廣告收費模式盈利。
不過,從2012年的盒子的銷售情況看,規模效應并未顯現。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盒子的出貨量在200萬臺,這一規模相對于數億級的電視用戶來說實際上微乎其微。
與此同時,山寨盒子的入侵加劇了行業盈利惡化。按照有關規定,阿里、小米、樂視網等企業推出的盒子均需要與廣電認可的7家牌照商合作,而且只能觀看點播節目,但是山寨盒子違規繞開內容監管,更具成本優勢。
或為過渡產品
做盒子不賺錢,為什么眾多企業紛紛還要涉足這一領域?
“盒子是以最快最低成本介入智能客廳的一種途徑。”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市場上還存在大量的不具備上網功能的普通電視,要淘汰掉這些普通電視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更重要的是,智能電視目前價格還比較高,技術也不夠成熟,不少用戶沒有足夠的動力去更換電視。
隨著技術的進步,將盒子注入電視將是趨勢。樂視TV已經實現這一個功能,小米公司也或于近期推出小米TV。業內人士認為,盒子只是過渡性產品,互聯網電視將是未來的趨勢。
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電視屏是互聯網公司目前尚未攻占的藍海。勵怡青介紹,相關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在移動端、電視端、PC花費的時間分別為27%、22%和32%。由于用戶習慣培養、技術替代以及政策紅線等因素影響,短期來看,盒子還難以為相關公司帶來收益,互聯網企業跨界進軍電視領域有很大的風險。此前互聯網企業爭相進入定制手機領域,事實證明多以失敗收場。
(編輯:daisy)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