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經過近半年的競爭和協商,EMI百代音樂集團競購案的結果終于于2011年11月11日水落石出,EMI百代被分拆出售,唱片業務賣給環球音樂集團,版權業務由索尼音樂集團中標,總涉及金額大約41億美元。但是,結果的揭曉并不意味著事情的圓滿解決,事實上,本次競購案在進行中有不少跌宕起伏、峰回路轉的狀況發生,而一旦并購真的落實,在可預見的未來圍繞著買家、賣家和整個唱片業還有許多撲朔迷離的謎題尚待解開。網易娛樂特別挑選了五個網友關心的謎題,和大家一起剖析和預測。
未解謎題之一:競購的最后一個星期到底發生了什么?
整個2011年,唱片業和關心唱片業的人幾乎就是和“并購案”這三個字一起走過來的。從2月百代音樂集團被無以為繼的泰豐資本(Terra Firma)交給花旗集團抵債,到5月塵埃落定的華納音樂集團競購案,再到綿延了近半年的百代音樂集團競購案。百代的這一樁,由于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期望值相差比較大,所以過程跌宕起伏,很是熱鬧。案子直到11月的第一周,發生了最有希望中標唱片部門的環球音樂集團和華納音樂集團相繼和花旗談崩而退出的活劇,那邊廂,BMG版權公司也下定決心壓了索尼音樂集團的頭,勢在必奪百代的版權部門。但接下來的一周,按照Billboard的說法卻是奇怪的“風平浪靜”,看似什么事都沒發生,沒想到在周末卻直接爆出令人震驚的最后結果。那么,這“平靜”的最后一周,到底發生了什么,導致乾坤大挪移?
在唱片部門這一側,環球和華納上周末的退出的確讓花旗著急萬分,因為這兩家不買,百代的唱片部門就只有繼續爛在自己手里一途了,故此,花旗急著把出價更高的環球找回來繼續談判。可以猜到的是,最后一周里花旗對環球做出了最多的讓步。兩家僵持最大的焦點應該有兩條,其一是環球不愿意承擔百代集團員工的養老金賠償,這一點最后怎么解決還不得而知,但花旗很有可能承擔了這部分費用。其二是環球最擔心面臨監管部門的反壟斷調查,如果通不過,環球可能會陷入“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境地,在這一點上花旗作為賣家也可能和環球一起協商了預案。解決了這兩個大問題,環球才肯真的花錢買百代。
在版權部門一側,原來基本上就是BMG版權公司和索尼音樂集團在競爭,據稱之前兩家的出價都在18億美元左右,都沒達到花旗的20億美元預期。在差不多相同的報價上,原先BMG版權的確可以勢在必得,因為它不像索尼那樣尾大不掉、顧慮多多。沒想到的是,最后一周索尼一舉加碼到22億美元,毫無爭議拿下了百代版權部門。最后公布結果大家才發現,索尼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它得到了諸多財政支持,從石油巨子,到黑石集團,再到投行Raine,個個都是金融界響當當的名字。更有甚者,傳奇的娛樂界大腕大衛·格芬(David Geffen)也拿出了5億美元給索尼,這樣的“夢之隊”陣容直到結果水落石出時才公布,可見索尼的手腕高強,曾經敗在它手下、如今“借尸還魂”的BMG這次再度輸得心服口服。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