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會議頻道精裝上線,新視角,新視界!
當前位置:中國數字視聽網首頁 > 平板電視 > 觀察 > 正文
快速搜索:

日企整合液晶面板業務 抱團恐取不了暖

2011年11月23日 08: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體【

【中國數字視聽網訊】索尼、東芝、日立整合旗下的中小型液晶面板業務,被認為是日本面板行業謀求規模經濟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隨之而來的將是全球面板業在新型平板顯示技術(OLED)領域的新一輪產業技術競賽,中國面板企業雖然短期受影響有限,但波及效應依然不小。

日企整合中小型液晶面板業務

此前一直有消息稱,日本電子業三大巨頭索尼、東芝和日立將整合三家公司的中小型顯示器業務。如今,這一消息終于塵埃落定。

11月15日,索尼、東芝、日立旗下三家負責中小尺寸面板事業的子公司:SonyMobileDisplay、ToshibaMobileDisplay和HitachiDisplays正式簽署了一項戰略合作協議,將聯合組建新的日本顯示器公司(OutlineofJapanDisplay),由日本創新網絡公司(InnovationNet-workCorporationofJapan,以下簡稱INCJ)負責運營,產品主要覆蓋手機、平板電腦等小型面板。

新成立的日本顯示器公司將于2012年初開始運營,總部設在東京,資產達2300億日元(折合人民幣189.5億元),其中INCJ占據了70%的股權,索尼、東芝和日立各占10%。

日立、索尼和東芝的顯示業務分別成立于2002年、1997年和2002年,三者的銷售收入基本相近,截止上一個財年(2011年3月31日截止)東芝的銷售額為2096億日元,日立和索尼分別為1508億日元和1412億日元。

新公司成立后,預計將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1.5%,超越夏普和三星,從而成為中小型液晶面板生產全球首強企業。

此外,有報道說,日本顯示器公司還準備以大約200億日元(約合2.55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松下位于日本千葉縣的一個工廠。

據了解,松下設在日本千葉縣的這家工廠原本是為了給電視機生產更大的LCD面板,購買該廠顯然有助于日本顯示器公司提高生產量以及節省投資成本,而這一收購交易可能將在明年4月完成。

整合背后的日本政府推手

業界人士認為,東芝、日立和索尼整合三家公司主要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產品的中小型液晶顯示面板業務,是為了應對韓國和中國臺灣面板企業等競爭對手在該領域的競爭。

過去,顯示技術一直由日本企業主導,但近年來,韓國和中國臺灣面板業的崛起給了日本企業很大的壓力,特別是它們的低成本面板,搶占了不少市場。而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之下,產業“抱團過冬”也正成為日本企業互助互救的一大手段。

不過,此次日本企業抱團的背后更有可能是日本政府的推動。從表面上看,三家公司中小型液晶業務的整合或許只是一起普通的并購案,但如果考慮到日本顯示器公司的特殊背景,便可以從中窺出日本政府的真正意圖。

據了解,全權主導并注資日本顯示器公司的INCJ具有半官方色彩,是一家日本官民共同出資、由日本政府主導的投資基金,建立于2009年7月份,主要負責為下一代商業提供經融、技術和管理支持,INCJ投資資產達9000億日元,截止到現在,INCJ已經投資了19個項目3250億日元,投資覆蓋綠色能源、電子、IT和生物技術等領域。

此次INCJ之所以愿意出資扶持,是希望結合三家企業的技術,重新挑戰韓國與中國臺灣廠商,在液晶面板市場上卷土重來。鑒于日本企業市場份額不斷被擠壓,而這三家企業無法獨自與國內外同行競爭,這次的合并似乎是一種必然。

不僅如此,在大尺寸液晶面板面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中小尺寸面板,卻由于蘋果產品改變了全球產業鏈后,找到了爆發性的市場潛力。不僅僅是日本,包括韓國、中國臺灣乃至大陸的新興業者,都開始重視對中小尺寸屏幕的研發和制造,特別是對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進行大力投資。

因而,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三家企業合并背后反映了他們寄望于通過快速整合,充分發揮各自在未來顯示方式領域的領先優勢,以達到快速超越韓國企業的戰略目的。”

羅清啟說,這是新一輪的產業資本和技術競賽,日本正試圖從中小尺寸液晶面板領域切入,重新謀求更強的產業地位。

上一頁12下一頁
本文導航
[TCL]42V10FBE
[TCL]42V10FBE
價格:6990元
[瀚斯寶麗]小卡車
[瀚斯寶麗]小卡車
價格:3980元
[海信]LED46T28GPN
[海信]LED46T28GPN
價格:面議
[三星]46C6900
[三星]46C6900
價格:面議
[松下]TH-42S10C
[松下]TH-42S10C
價格:6999元
返回首頁      發給朋友
aopen
NEC 2012巡展
產品關注排行
a天堂中文在线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