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在制造、探索和研究揚聲器的時候,有許多技術、理論問題,也有不少態度和方法問題。探索、研究揚聲器的目的,是找出和揚聲器有關的規律,而找到一些規律是為了更深入地探索、研究揚聲器。對有關揚聲器和相關方面的規律,哲學教授葉秀山講過一句很精辟的話:“知識王國是一個法治的王國,不是沒有秩序的無政府狀態。”以下分別闡述關于揚聲器相關的十三條規則:
一、難精原則
可以說揚聲器易響而難精。這句話是從明代文學家、戲劇家……李漁先生一句名言借用而來。李漁講“琴易響而難精”。我們借用,也算東抄西抄,改為揚聲器易響而難精。
“易響”表明揚聲器部件少,制造相對容易,揚聲器的生產門坎低。
“難精”表示揚聲器做精、做好、做成公認的精品卻相當之難。
中國是揚聲器生產大國,產量和出口量皆占世界第一位,但大部分是中、低檔揚聲器。當然,高端的揚聲器我們也做一些,但比例及數量都相當少。這就是“易響難精”的現實證明。
之所以難又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理論、技術、人文的原因,揚聲器難做好。
另一方面,由于國內投入攻克揚聲器難題的人力、財力極少。明顯的例證,國內大學幾乎沒有電聲專業,揚聲器專業的技術人員大部分是半路出家的。
研究人造衛星、火箭導彈,肯定比揚聲器更難,但由于投入一流,有卓越的研發人員,有充足的資金,有各方的關心和支援,難題也就不再難了。
揚聲器雖小,卻難做好。而揚聲器之難精,在于:
1、 揚聲器是一個多維多元系統,它的性能與X、Y、Z軸三維空間有關,與時間有關,還與頻率、振膜等部件材料的成份、工藝有關。
2、 揚聲器的能量轉換是電能轉換為機械能,再由機械能轉換為聲能,最后被人感知,而人的這種感知是非常復雜和難以定量描述的問題。這在一般工業產品方面是少有的。
3、 揚聲器及部件的制造牽涉到鋼鐵、有色、化工、造紙、紡織、機械、電子、計算機等等多個工業部門,從普通的民用材料一直到航天的尖端材料。
4、 揚聲器的研究不但涉及聲學、電學,還涉及材料學、力學、計算機、磁學等學科。要運用到高階微分方程、有限元法、非線性、概率論等,甚至混沌理論。直至目前,揚聲器和音箱才剛建立了初步的數學模型,還有待充實、完善。目前揚聲器的設計制造,不僅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更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協助。
5、 揚聲器的聆聽與環境有關(建筑與建筑聲學)、與生理(聽力學、語言學)有關,與心理(心理聲學、心理學)有關。
6、 揚聲器承載的內容又與音樂、藝術有關。沒有一定的音樂素養,更難于設計出好的揚聲器。
7、 人類社會中往往最簡單的東西最難精,例如中國書法,而揚聲器又是一例,這也是許多從事揚聲器工作的設計人員的實踐體會。一位設計、制造放大器的朋友,后來設計、制造音箱。他對我講“揚聲器比放大器難弄多了”。我笑著說“你算入門了”(這里絲毫沒有貶低放大器之意)。
8、 由于揚聲器發展的時間短,投入的研究力度不夠大,揚聲器還存在許多未知、神秘的領域。
當然,克服困難,攻克難關,是一種挑戰,又是一種樂趣,還是能力和意志的考驗。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