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韓國面板制造商LG Display發布了最新產品——“不閃式3D硬屏”,其CEO權映壽在發布會上表示,快門式的3D電視將會很快退出市場,不閃式3D會占到70%—80%的市場份額。此言一出,隨即引發了業內對于3D電視未來發展方向的廣泛討論,陣營也隨即分為 “偏光派“與“快門派” 兩派。
“偏光派”認為,此次LG Display推出的“不閃式3D硬屏”(即偏光式)一舉解決了以往“快門式”3D電視不健康、角度限制、眼鏡笨重、成本高等眾多限制3D電視普及的老大難問題,憑借這些優勢,偏光式3D電視將會在明年后來居上,全面占據3D電視市場。而“快門派”則認為“偏光式”3D電視只是一種初級的3D技術,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更容易被消費者所接受,但實質上是以犧牲清晰度、降低3D顯示效果為前提的,只能算作一種“偽3D”技術。
兩種技術各有優劣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推出的3D電視多采用主動快門式的技術,包括索尼、三星、松下、夏普、長虹、康佳等國內外彩電企業。而偏光式3D電視的品類則要少很多,只有少數企業擁有相應產品。
從技術上來看,快門式3D電視主要是通過紅外線發射器將略有差異的圖像依次傳送至3D眼鏡,使左右眼交替接受畫面,從而讓觀看者的眼前呈現出3D立體感。由于速度很快(大約每秒120張),所以消費者不會有所察覺。它最大的優勢在于能保持畫面的原始分辨率,達到全高清、殘影少、3D出屏效果突出,特別是配合等離子屏幕能夠將畫面效果做到極致。但同時,其缺點也十分明顯:快速的圖片切換雖然不易察覺,但還是容易引發觀者惡心、頭暈等觀看不適。雖然眾廠家正在努力改進(一款三星的3D眼鏡只重30克左右),但眼鏡偏重仍是最遭人詬病的問題之一。此外,對于中國這樣大家庭普遍存在的市場,動輒上千元的眼鏡也是快門式3D電視“推而不廣”的重要原因。
偏光式3D技術則主要在影院廣泛應用。偏振光3D眼鏡的主要原理是眼鏡的左眼和右眼分別裝上橫偏振片和縱偏振片,橫偏振光只能通過橫偏振片,縱偏振光只能通過縱偏振片。這樣就保證了左右眼獲得圖像的差異,形成立體效果。這種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是眼鏡輕便、造價低廉,但對屏的成本要求很高,一般要達到240赫茲的刷新頻率。最大的缺點則是它的畫面清晰度要比原始分辨率減少一半(540P),不能夠實現真正的全高清亮度。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所有的3D電影、片源都是快門式直接拍攝,偏光式3D接收后需要二次轉換才能展現畫面,因此畫面不夠自然、真實,出屏效果非常弱,不能實現真正的三維立體畫面,僅相當于在欣賞立體畫。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