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液晶電視剛剛在市場普及之際,OLED已被認定為下一代新型平板顯示主流技術。疲于追逐技術的中國家電業,這一次似乎逮住了絕佳時機,借LED向OLED轉型之機掌握“屏”技術,突圍日韓,以在OLED電視到來之時分得大塊蛋糕,甚至控制市場及行業發展話語權。
但對在產品研發上一直效仿日韓的中國家電業來說,創新與突圍絕非易事。而“屏”缺陷,也讓中國家電企業在高成本投入的OLED布局之路上危機四伏。
韓日爭鋒OLED
OLED電視憑借其材料自身所帶有的優勢,早已被各大家電巨頭看好。在OLED電視領域,最早涉及OLED產業廠商之一的索尼,曾一度推出過多款OLED小尺寸顯示設備,并于2007年率先在全球推出11英寸OLED電視,因價格過于昂貴,造成滯銷,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而索尼一直沒有找到降低成本的解決方案。索尼在今年3月底宣布,停止OLED電視在日本市場的生產和銷售。
相比索尼的低調退出,三星的高調登場更加吸引眼球。日前,三星明確表示,將投資13億美元興建第5.5代OLED面板廠,并表示該面板廠將在2011年1月投產,向OLED電視發起沖擊。三星旗下的SMD公司擁有全球最大的OLED面板生產線。一直以來,三星致力于推動OLED屏在智能手機和便攜多媒體設備上的普及,目前市場上OLED面板產品一直被三星壟斷,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98%。
OLED電視之“短”
在節能、色彩豐富、沒有拖影、無可視角度限制等諸多光環之下被各方寄予厚望的OLED電視,因投入大、產出少,一直困擾其發展。據了解,OLED的發光材料通電后抗氧化能力極差,需要真空玻璃來密封,這就重走了TFT-LCD的老路。因為OLED是電流型設備,需要比較高的電流驅動,因此需要LTPSTFT基板。LTPS就注定了OLED的成本將居高不下。據悉,目前投產大尺寸OLED面板的良品率不到30%,導致其高昂的制造成本,而LCD面板卻可以達到 99%以上。而OLED的像素分布數不高,因此OLED比較適合稍大的尺寸,但是尺寸太大則成本優勢更差。
日企選擇退出、韓國企業高調登場之際,中國的電視機企業對OLED電視的追逐顯得急不可待。有聲音對此這樣描述:在CRT時代和液晶顯示時代,大陸企業都在追趕日韓,而在被看作是電視機業即將到來的OLED時代,大陸企業期望的是與日韓企業處于同一起跑線。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