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液晶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核心技術逐步降低,致使越來越多的廠商紛紛加入液晶顯示大軍?v觀目前市場上主流的液晶顯示器,有很大一部分的產品都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同質化現象,近似相同的模板風格,相同規格的配置,相差不多的價格,讓眾多消費者無所適從。由于液晶顯示器本身并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因此能夠看到不少山寨廠加入到這個大家庭中,導致液晶市場里龍蛇混雜。
當然,好壞也是相對的。由于他們的進入,市場加強了競爭,間接促成了液晶顯示器售價的不斷下滑。價格的下滑,自然產品的質量就會不斷下降,液晶面板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外觀設計呆板劃一、外殼粗糙不平,部分產品甚至還出現嚴重的設計缺陷,例如內置音箱的液晶顯示器竟不具備音頻輸入接口等等。下面就為大家披露液晶顯示設計中的極大缺陷吧!
一、液晶面板漏光嚴重
了解液晶成像原理的朋友應該都應該知道,液晶本身并不反光,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各種各樣的顏色,完全是因為液晶面板背面的發光燈管而來的。液晶顯示器或液晶電視屏幕漏光雖然說是液晶本身的固有缺陷,但是這個缺陷卻不是不可克服的,在生產過程中是可以控制的。
漏光現象控制的好壞,和生產過程中的屏蔽、做工、所選擇的材質、成本都有很大關系。特別是隨著液晶顯示器或液晶電視亮度的不斷提高,關鍵是要看廠家在這方面的技術積累和生產用料。作為作為一名精明的消費者,我們不需要廠家做到100%不漏光,因為這是不現實的,但如果屏幕出現大面積漏光現象,絕對是不能原諒的。
二、將成本壓到最低,外觀設計呆板劃一,外殼粗糙不平
和上述的液晶漏光現象一樣,外觀設計呆板、外殼粗糙不平,也是液晶顯示器十大設計缺陷中較為嚴重的一個。這也是廠商用來壓縮生產成本的主要手段。
三、底座支架強度太弱
隨著面板技術的不斷成熟,大屏液晶顯示器已經越來越普及,19、20吋已經是2007年的主流配置。2008年,相信大屏趨勢將會進一步加劇,屏幕變得越來越大,重量也就不斷增加。
正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液晶顯示器的底座支架強度不高,不足以支撐越來越大的液晶屏幕的話,覺得是設計上的一大缺陷,尤其是部分深圳山寨廠出來的,自行拼裝的液晶顯示器,底座及外殼的強度著實有點一般。
四、VGA/DVI信號自檢延時嚴重
所謂的信號自檢延時,就是說,但顯卡有視頻型號輸出的時候,液晶顯示器首先要自檢一番,鑒別哪個視頻輸入接口有型號輸入,然后再輸出到顯示器上。由于自檢速度跟不少PC啟動速度的關系(操作系統啟動過程中也涉及到了顯示器的自檢過程),因此,部分液晶顯示器可能要完全進入到Windows XP后才能看到畫面,尤其是在AMD + nForce的平臺上,效果更為明顯。別的平臺也可以通過在BIOS中禁用暫時無須用到的SATA、IDE通道獲得類似的效果。
其實嚴格上講,上述信號延時的情況并不會影響大家的日常使用效果,但如果顯示器在啟動過程中伴有廠家Logo的動畫播放,那就實在有點痛苦了。
五、寬屏液晶無4:3畫面縮放設置,老游戲扭曲變形
大家都知道,寬屏液晶顯示器的比例是16:10(液晶電視為16:9),而傳統普屏液晶顯示器的比例則為4:3,雖說新一代3D游戲都已經完美加入寬屏分辨率的支持,可視范圍較傳統的普屏比例要廣,效果更炫。但在一些傳統的老游戲中,它們并沒有加入寬屏分辨率的支持,因此本來4:3的游戲畫面按照16:10的比例進行輸出后,圖像就會出現嚴重的拉伸變形。比較經典的莫過于用寬屏液晶來玩CS,你會發現狙擊槍的瞄準鏡已經變成橢圓形。著名的星際爭霸、魔獸爭霸3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后期的寬屏液晶都會加入相關的比例縮放設置,一般會提供16:10、4:3這兩種視頻比例調整輸出,如果考慮到人性化情況,還會提供類似于1:1或Full Screen的比例縮放設置。如此一來,當您再用寬屏液晶來玩老3D游戲的時候,寬屏的左右兩邊會自動縮成兩條黑邊,屏幕中心則以4:3的比例來進行輸出。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