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初到現在,LED背光液晶電視已經成為全球液晶電視市場的主流普及方向。在精明的商家大舉宣傳“LED電視”同時,也有很多消費者指出:當前的LED電視其實只是背光采用LED,本質仍然是液晶電視,真正的LED電視是OLED。那么作為備受消費者關注和期待的“下一代技術”OLED,到底在電視領域發展到了哪個階段?何時才能真正的來到消費者身邊?
OLED電視仍在初期階段
索尼XEL-1:“一副畫面勝過千言萬語,未來的電視——OLED”
2007年索尼率先推出了量產的11英寸OLED電視XEL-1。索尼雄厚的技術研發實力和資金實力給了OLED電視一個看起來很美的未來。當時LED背光液晶電視尚未面世,業內紛紛將OLED電視認定為電視產業的技術革新方向。但是3年過去了,我們也沒能看到OLED電視的大舉上市,目前仍是停留在展會樣機和個別型號小范圍銷售的階段。
OLED電視的技術優點和劣勢
OLED全稱為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的工作原理是將有機物質加在兩個導體之間,繼而加在玻璃面板與底板之間,電流通過兩個導體使得OLED發出三原色光。OLED電視擁有眾多令人向往的優點:自發光的OLED可以帶來液晶電視千分之一的響應時間,絕無拖尾;可發出更純凈亮度更高的光,產生更加顯著的深色背景細節;固態結構抗震性能好;擁有178°的廣視角;對比度高達100萬:1;且更加節能環保。并且由于結構簡單無需背光,OLED電視的厚度僅在3mm左右,真正做到“纖薄如紙”。
OLED電視同iPhone對比厚度
根據DisplaySearch的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OLED面板出貨金額高達8.25億美元,較2008年增長35%,而其中絕大多數的出貨是應用在手機屏幕上的。大尺寸應用在電視領域的OLED面板增長速度仍令人沮喪。擁有如此多優點的OLED為何在大尺寸電視領域的發展腳步如此緩慢?必然有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其內部原因是經過多年的技術發展,OLED在大尺寸領域的技術缺陷仍難以克服:
首先,OLED發光材料通電后抗氧化能力極差,需要真空玻璃密封,因此需要LTPS TFT基板,也因此注定了OLED應用在大尺寸領域的成本將居高不下。其次,目前大尺寸OLED面板的良品率仍然沒有明顯提高,從而也大幅提高了OLED產品線的成本,同時也使得產量無法快速提高。內部的技術缺陷和成本劣勢成為制約OLED發展的根本原因,也導致了外部廠商的舉步維艱。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