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視頻技術的不斷發展,視頻會議系統已經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辦公產品。而軟件視頻會議,作為目前視頻會議市場的活躍力量,其發展時間并不長,但是其迅猛的速度確是有目共睹。飛快的發展速度,巨大的市場潛力使軟件視頻會議市場稱為商家的必爭之地。對于普通的用戶來說,似乎硬件視頻會議漸行漸遠,而軟件視頻會議則是熱浪襲來,鋪天蓋地。
具體來說,視頻會議在電訊行業已經存在了30多年,但在90年代以前,這些系統一直使用專用的編解碼硬件和軟件,會議呼叫的各終端使用的編解碼器必須來自同一個廠商,否則不能正常工作,這種非標準化系統產品的使用極大阻礙了視頻會議領域的發展。另外,由于當時的網絡狀況非常不穩定并且帶寬不理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視頻會議系統的傳輸速度。視頻傳輸在理論上可以達到30幀/s以上,能夠與電視的視頻傳輸速度相符(電視視頻傳輸NTSC制式為30幀/s,PAL制式為25幀/s),而當時視頻傳輸速度一般不超過15幀/s,這樣一來,全動態的視頻圖像幾乎是不可能的,得到的圖像質量一般也都不太穩定,并且圖像窗口尺寸也不盡人意,所以這種視頻傳輸業務很難大規模地投入到商用視頻通信市場中去。因此,當時的視頻會議行業整體來說都是“紙上談兵”實際應用效果不大。
解析國內軟件視頻會議市場發展趨勢
1997年3月是視頻會議領域的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時刻之一,ITU-T(國際電聯電信委員會)發布了用于局域網上的視頻會議標準協議——H.323,為那些與Internet和Intranet相連的視頻會議系統提供了互通的標準,各廠商紛紛推出符合該標準的視頻會議產品。在此以前,用于ISDN上的群視頻會議標準協議——H.320一直主導著視頻會議領域的技術和產品發展。行業標準的確立,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視頻行業的整體發展。對于視頻會議行業而言,雖然除了標準的障礙,但是網絡環境仍對其有相當大的阻礙。當時普通的互聯網根本無法滿足視頻會議帶寬的需求,因此主要是以專網構建的硬件視頻會議大行其道。這也就造成了視頻會議使用的投入成本昂貴,除少數大型企業或是政府機構,多數用戶是望而卻步的。
而近幾年來,隨著國內外大型網絡運營商對網絡環境的建設和改造,以及ISDN、DDN、VPN、xDSL、ATM等技術的應用和推廣,視頻會議系統的使用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因此無論是通訊行業還是IT行業,都對視頻會議領域重新進行關注,視音頻編解碼技術趨于成熟;圖像傳輸質量大為提高。環境因素的成功催生了軟件視頻會議。
自2002年開始,視頻會議以其迅猛發展的態勢稱為通訊領域的一大熱點。而“9.11事件”、“SARS疫情”等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全球視頻會議應用,大大拓寬了視頻會議的應用范圍。視頻會議的用戶不在僅僅局限于少數的高端客戶,眾多的中小企業也產生了訴求,價格昂貴的硬件視頻會議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軟件視頻會議成為了整體市場的需求。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給軟件視頻會議帶來了爆發的契機,同時也使中國市場紅透全球。眾多的國外廠商將中國市場視為金融危機下的救命稻草,行業大幕就此徹底拉開。在短短的時間內,軟件視頻會議以后來居上的姿態扎根視頻會議市場,成為視頻會議行業最為看好的“潛力股”。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