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產業價值鏈、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三個維度推進企業變革與發展,這是長虹矢志不渝推進的“三坐標戰略”。其中,延伸產業價值鏈是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級的核心和關鍵。
近年來,長虹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培育核心技術能力,將產業發展與科技進步有機結合,通過夯實“黑+白”傳統家電產業,大力發展IT、通訊等新興戰略性產業,目前已初具三網融合的產業和技術基礎,闖出了一條科學發展之路。
大力發展關鍵部品產業,加快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級
創建于1958年的長虹公司,其非凡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毋庸置疑。
2009年,長虹這艘“家電巨輪”二次起航,“二次創業”由此起步。“舵手”趙勇對長虹未來發展畫出藍圖:實施“三坐標戰略”,加快進入多種關鍵器件,從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級、向產業鏈高端延伸,打造完整產業鏈,產業發展進入高附加值領域。
實現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級,核心是大力發展關鍵部品產業。如何突破?趙勇將目標首先鎖定在新型平板顯示器件上。
早在2004年10月,長虹就發布了造屏計劃書。誰都沒想到,長虹在等離子開發上會如此“大手筆”——投資60億元建設PDP生產線,投資約1億美元曲線收購韓國歐麗安公司75%股權,進而掌握了PDP全球1/3的有效專利。
隨后,長虹集團出資9500萬美元、世紀雙虹出資9000萬美元、美國MP出資4000萬美元,共同組建成立2.25億美元的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全力打造等離子顯示器件生產基地。
長虹進軍等離子,是趙勇實施“三坐標戰略”、發展關鍵部品產業的第一步棋。然而,在外界看來,由于液晶在平板市場份額上占有絕對優勢,這是一步險棋。然而,在長虹看來,投資建設等離子是“修道”之舉——通過資本手段,無中生有地走出一條路來,掌握核心技術,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樣做,起初風險很大,但項目進入穩定期后,受益也更大。“修道”也需“借道”。走液晶的發展路徑,被長虹稱為“借道”,這其實也是國內彩電企業的慣用之舉,一方面通過 “屏+模組+整機”一體化設計制造,有利于資源匹配形成產品差異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為整機生產穩定部件供應。
除此之外,長虹還用“循道”之舉,布局OLED技術。“循道”,就是看好一種前瞻性技術,便有意識投入,一旦產業時機成熟,便可以迅速規;。
事實上,長虹的發展眼光,沒有局限在電視面板領域。在趙勇“三坐標戰略”的構想中,提升嵌入式軟件設計、集成電路設計、工業設計、工程技術四大核心技術能力,被視為企業未來發展的立基之本、活水之源。
從傳統制造向高端制造升級,是實現“長虹制造”向“長虹創造”轉型的決定性之戰。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