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會議頻道精裝上線,新視角,新視界!
鐵三角
2012標牌展
當前位置:中國數字視聽網首頁 > 投影機 > 綜述 > 正文
快速搜索:

世博會和互聯網結合是展覽方式的創新

2010年04月27日 08:11   來源:中國數字視聽網   作者:天使魚   字體【

  擁有159年歷史的世博會第一次與互聯網如此緊密的聯系,使2010年上海世博會更易親近,也更有活力。

  在擁有約4億網民的中國,上海世博會組織者較早地意識到利用互聯網提升世博會的影響力。他們利用虛擬空間建立了一個三維世博園,使全球網民都有機會“參觀”世博會。

  “‘網上世博會’是史無前例的。世博會和互聯網結合是展覽方式的創新。”上海世博局新聞宣傳部副部長、“網上世博會”項目總監王立平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他認為,“網上世博會”是實體世博會的再現、延伸和補充,它可以跨越時空。

  登陸“網上世博會”,世博園區的三維場景呈現在眼前,清澈的黃浦江上是盧浦大橋,橋的兩邊是已經上線的展館。點擊“園區覽勝”,藍色的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會帶瀏覽者到達任何一座場館,并對場館進行介紹。

  在這個虛擬世博園內,園區和展館的景觀可以用多種視角欣賞,可以俯視,也可以平視,日景、夜景可以交替出現。

  網站設有活動類、互動類和展示類三類版塊,而其最大的亮點是“未來之城”。“未來之城”與網絡游戲類似,只要下載一個文件包,就可以點擊進入,以主人公的身份游玩。“未來之城”中既有150多個展館的原貌重現,又有10多個角色和207項任務供參與者扮演和完成。

  “我們正在做最后的沖刺。”王立平說。按計劃“網上世博會”將在5月1日與實體世博會一起全面開放,目前有約500名工作人員在為全面運行做最后準備。

  有趣的是,“網上世博會”不僅有世博會組織者設立的“展館”,也有外國自建“展館”。來到“網上法國館”,高更名作《餐點》中的香蕉被一根根“復活”,在360度的視角中,人們點擊鼠標,就能“步入”法國奧賽博物館珍藏的名畫中,一探究竟,并“穿梭”于畫內畫外,聆聽作品介紹。

  在網上,人們可觀賞法國館外波光粼粼的“水面”,隨后沿著“參觀步道”緩緩向上,直至館頂的“露天庭院”。這是法國館團隊特聘一家高科技公司完成的杰作。法方工作人員介紹說,奧賽博物館的名畫將是“網上法國館”的一大亮點。名畫的三維逼真效果,甚至讓奧賽博物館館長都嘖嘖稱奇。

  王立平說:“在申辦世博會時,我們就有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會的想法。”據了解,上海世博會結束后,這些三維場館有望繼續在網上展示。

  上海世博會預計將有7000萬人次前來參觀。在1982年新中國首次參加世博會時就參與籌備和組織工作的喬木榮,見證了新中國和世博會的淵源。他說,中國人口很多,能到現場去參觀感受的還是一小部分,不是每個人都能參與,因此有“網上世博會”這種形式非常好,能讓更多的人感受世博。

  “同時,網絡也能覆蓋到更多的外國受眾,可以更好地向海外展示上海世博會,展示中國開放的形象。”他說。

  新加坡人沈巧蕰前不久登陸“網上世博會”先睹為快。她率先瀏覽了新加坡館,認為“夜色中的新加坡很美”。

  她還很喜歡中國館的東方神韻,并對以色列館、英國館、西班牙館等“印象深刻”。她說,如果能把每一個館的設計者的名字配上去就更好了。

  互聯網對本屆世博會的助推作用,不僅體現在“網上世博會”的設立,中國網民所撰寫的、形形色色的“世博攻略”也堪稱一景。

  打開互聯網,搜索“世博攻略”,一日游、三日游、七日游等各式攻略應有盡有。一些熱衷于世博會的年輕人,還傾囊推薦世博會的最佳游覽路線及小竅門等。一些網站推出了“世博博客”或“微博”等,鼓勵參與世博會的人們撰寫個人心得,分享感受。

  互聯網正使世博會這個具有159年歷史的“古董”,變得更富有活力、互動性更強。

(編輯 小羅)

返回首頁      發給朋友
aopen
NEC 2012巡展
產品關注排行
a天堂中文在线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