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全球兩大彩電巨頭索尼、三星在華分別推出了09年春季新品彩電。與國內彩電企業這一時間的新品主打藍光和網絡功能不同,索尼、三星的產品則采用了LED背光源技術,并主打超薄概念。部分評論人士紛紛驚呼,外資彩電企業在未來的LED液晶電視市場上再次先行一步。
LED光源液晶電視被認為是液晶顯示技術進化的主要趨勢。這一技術可以令液晶電視的顯示效果更為出色,體積更加輕薄,同時也更為節能環保。國內彩電市場具有代表性的LED液晶電視是去年6月海信推出的一款42英寸產品。海信LED液晶電視是世界上第五個掌握這一技術的產品,也是國內市場第一款量產的LED電視。
進入09年,索尼、三星兩家巨頭也推出了LED產品。同時海信也進一步增加了46英寸和55英寸兩款LED液晶電視產品。使得國內彩電市場在售LED液晶電視數目達到了十余款。此外,有消息印證,其它外資彩電企業也在醞釀于今年晚些時候推出自己的LED產品。
不過,外資巨頭扎堆力推LED液晶技術的事實并沒有引起國內彩電企業的跟風效仿。雖然康佳、TCL、清華同方均表示已經有這方面的技術儲備,并計劃建立批量生產的體系,但是卻一直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就連第一個國內推出LED產品的海信,第一款產品和今年第二款產品的推出也相差了10個月之久。是什么因素導致國內彩電企業對LED電視如此謹慎呢?三星LED電視的售價可以向我們道出其中緣由。
40寸18999元、46寸23999元、55寸32999元的三星LED電視與普通液晶電視40寸4000-7000元、46寸7000-12000元、52寸10000-19000元的價格形成鮮明對比。專家指出,LED技術的優勢很明顯,但是短期內成本難于降低的特點也使其根本不具有批量推廣的市場基礎。國內彩電企業正是考略到產品成本未必被市場接受,所以才表現得非常謹慎。
在今年春季國內彩電市場外資企業力推超高端LED產品的同時,外資品牌的一二級城市市場占有率再次出現下滑。曾經常年在一二級城市市場占據銷售額首位的三星的最新銷售排名居然險些跌出第一集團。外資軍團整體市場份額更是降低到三成左右。導致這一局面的原因固然與金融危機的影響有關,更為重要的原因則是這一階段國內彩電企業對外資軍團的“窮追猛打”。
平板市場早期階段,外資軍團能夠大量跑馬圈地主要得益于技術上的領先,以及在上游資源上的占有優勢。但是隨著平板產業的進步和發展,外資企業的產品在一些性能上已經落后國內彩電企業。例如康佳的節能、TCL自然光技術、海信 LED、長虹的等離子屏幕,國內彩電這些方面的卓越成績使得中外軍團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同時,在產品功能創新上,外資彩電企業則顯著落后于國內彩電企業。從最初的流媒體電視,到目前的藍光電視、網絡電視,國內彩電企業已經在4C融合的彩電轉型趨勢上占據了制高點。
外資彩電企業在諸多方面的落后被認為是今年年初三星索尼主導超高級旗艦產品的原因。依靠LED彩電,不僅能夠繼續維持外資彩電企業的“高端形象”同時也能夠為其帶來巨額利潤。統計表明,一臺55英寸液晶電視外資LED產品的利潤水平超過國內彩電企業普通產品的數十倍。分析認為,外資軍團拋出LED牌的本質是其在“主流市場上的集體失利”。
數據顯示,今年全球LED電視市場的規模將達到300萬到800萬臺。相比已經形成一億臺規模的液晶電視市場,規模相差仍很大。而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差距應該在3到5年的時間,追趕這一差距至少需要兩年以上。也就是說,短期內LED液晶電視不會成為主流產品。外資企業力推LED產品的行為也不會對國內彩電市場的格局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從長遠來看,國內彩電企業也已經準備好向LED技術的過渡。目前,國內彩電企業在等待的只是一場“東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