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會議技術發展進程
視頻會議是一種典型的多媒體通信應用實例。60年代發達國家就開始進行視頻會議的研究,早期的視頻會議系統以模擬方式傳輸,占用很大的帶寬,其代表有美國貝爾實驗室研制的可視電話、英國BT公司的1MHz帶寬黑白視頻會議系統。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微電子、計算機、數字信號處理及圖像處理技術的發展,視頻會議的理論研究和實用系統研制方面也得到了迅速發展。總的說來,其發展主要經歷了模擬視頻會議、數字視頻會議和國際統一標準的數字視頻會議三個階段。
60年代始,世界發達國家開始研究模擬視頻會議系統,并逐漸商用化。
60年代末期,在壓縮編碼技術推動下,由模擬系統轉向數字系統。
80年代初期,研制出2Mbps彩色數字視頻會議系統,日本和美國形成非標準的國內視頻會議網。
80年代中期,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飛速發展,圖像編解碼技術取得突破,信道費用降低,為視頻會議走向實用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
80年代末至今,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網絡技術日新月異。CCITT(即現在的ITU-T)形成了H.200系列建議,規定了統一的視頻輸入輸出標準、算法標準、誤碼校驗標準及一系列互通的模式轉換標準,解決了不同廠商的設備互通問題,極大地推動了視頻會議的發展。
90年代中期以來,計算機互連網的飛速發展對電信業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诎粨Q網絡的多媒體通信系統逐漸成為研究人員和電信、網絡及計算機廠商關注的焦點之一。Internet工程任務組(IETF)也開發出實時傳輸協議(RTP)、資源預留協議(RSVP)等與ITU-T的H.323建議配合,以保證在IP網絡上傳送實時音頻視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