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視聽網訊】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
宅居在家,只要有網絡,有智能終端,足不出戶,也可以讓學習、工作和生活,樣樣不落,精彩紛呈,地球照轉。
那么多工作要做,那么多學習要趕,如果沒有手機、電腦、電視,沒有網絡,那就手足無措,效率倍減了。宅家抗疫,這些智能終端也是功臣,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功不可沒。
當然,與此同時,也有一個重要問題困擾著家長,讓其勞心費神,那就是如何分配使用這些智能終端設備。對于中小學生,這些“祖國的花朵”來說,學習重要,健康也同樣重要,如何保護孩子的視力是一門學問,是家長十分關切的問題。
孩子的學習,手機是不能擔當重任的,因為屏幕太小;電腦、筆記本,更多的時候,家長要用來處理工作;電視應該就是最合適的選擇了,因為是電視屏幕大——當然不是用來追劇。
用電視來學習,也是值得格外注意,畢竟現在與以前不同,以前是業余時間偶爾用一下,現在則是長時間地使用。無論什么電子產品,只要使用時間一長,就或多或少地對眼睛造成傷害。
如何更好地保護孩子的眼睛,讓其盡可能少地受到電子產品的傷害,是家長費盡心思的一樁大事。
電視廠家推產品,也抓住了這個賣點,在拼命吆喝,自說自話。到底誰更護眼,是目前市場上超大屏液晶電視和激光電視的爭論焦點。
用戶到底相信誰?
我們已經習慣了使用超大屏液晶電視,這也是我們目前居家的主要電視品類。超大屏液晶電視技術成熟,產品成熟,是市場上的絕對主力。超大屏液晶電視具備圖像清晰,無閃爍,對眼睛具有明顯保護作用等特點已經被用戶廣泛證實。到目前為止,是保護眼睛的最好的電視產品形態。在電視發展進程中,液晶電視也是憑借這個突出優點,先后淘汰了CRT電視和一度有后來居上之勢,與液晶電視分庭抗禮的等離子電視。
但這些年,市場上出現了激光電視,其主打賣點也是護眼。激光電視概念炒作和市場推廣近乎瘋狂,讓消費者陷入了困惑:激光電視和超大屏液晶電視,到底誰更護眼?畢竟孩子的健康不是兒戲,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招了,尤其是碰到當下這種特殊時期,孩子使用電視的頻率在不斷增多,時間在明顯拉長。
激光電視出現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目前仍處在一種試驗階段,發展階段,技術有待進一步成熟。在護眼上,到底是激光電視后來居上,還是超大屏液晶電視技高一籌,有待進一步檢驗。
在不知情的用戶眼里,在技術發展上,往往后發技術有一種先天優勢,容易讓人誤以為后發技術就是先進技術。其實,也不盡然。實踐已經證明,并非后發技術就一定是最優的。在電視發展領域中,等離子電視與液晶電視就是一個例子。到底誰性能更優,最后還是要經得起消費者檢驗,由市場來定奪。
無論是激光電視,還是超大屏液晶電視,是否更健康護眼,關鍵取決于畫質,看得清才是真護眼,而業內專家指出,目前的激光電視在畫質上存在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亮度低看不清、對比度差、色彩不鮮艷、顏色不正、視角小。
有專業機構拿超大屏液晶電視與激光電視做過對比,發現由于受環境光屏反射影響,激光電視對比度隨著燈光照度增強而降至很低,在一般客廳光的屏照度環境下,觀看對比降為261:1,畫面效果差;在白天日光環境下,對比度降為68:1,畫面灰白無法觀看。他們總結出了激光電視藍光危害的三宗罪:藍色尖峰極高,是普通LED電視藍光的四倍,強烈刺激眼睛;半波寬極窄,極窄程度為普通LED電視的3.7倍以上,光子集中在極窄波段內,引起人眼強烈疲勞;激光方向性強,極窄極尖的藍色激光強烈刺激視網膜某片區域,容易傷眼。在這個基礎上,概括了激光電視傷眼“五字訣”:灰(亮度低)、糊(對比度低)、蒙(假4K),傷(藍光超標),累(畫面閃爍)。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眼科專家對4K超大屏液晶電視與4K激光電視引發的視覺疲勞做過專業測試,結果表明,超大屏液晶電視對近視力、淚液分泌、調節靈敏度三個指標的幅度變化值優于后者,對主觀視覺疲勞的影響較小,用眼更健康。
當然,無論是超大屏液晶電視還是激光電視,使用時間一長,都會造成視覺疲勞,引起視力下降,引發頭痛等問題,在使用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讓孩子注意適當休息,不能一次性超長時間盯在屏幕上。這點尤其重要,因為從這次疫情后,通過網絡電視進行在線學習,也許要成為一種主要方式。
(編輯:bingji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