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蘭
博世
雅馬哈
當前位置:中國數字視聽網首頁 > 專業音響 > 觀察 > 正文
快速搜索:

音箱成AI交互入口 數據共享仍存挑戰

2017年06月13日 09:35  來源:中國數字視聽網  字體【   

【中國數字視聽網訊】在人工智能概念火熱的今天,再也沒人會忽視語音交互的入口意義,尤其是那些對智能家居一直心存期待的創業者,以及開發者。

近日,蘋果公司在開發者大會上推出HomePod智能音箱。雖然在蘋果的官方宣傳口徑中,音樂和音質才是HomePod的側重點,甚至希望像當年的Ipod一樣改變音樂交互方式,但在Siri的支持下,未來蘋果也可能加入語音智能的“入口爭奪戰”。

隨著近兩年亞馬遜Alexa、微軟cortana,以及Google Assistant等語音交互產品在智能音箱上的落地,語音智能所帶來的交互方式革新,成為許多科技想象的落腳點。在開發者的設想中,小小的音箱可以成為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家居等宏大設想的入口和紐帶。

2014年推出的亞馬遜Echo已經實現千萬級銷量,國內的科大訊飛、小魚在家等智能語音公司也開發了自己的產品。Homepod和它的前輩們,以及后來者,能像iPod一樣,引領一次新的交互方式革命嗎?

爭奪家庭中心

科技公司對家庭中心的爭奪早已開始。在智能音箱之前,電視、路由器、空調甚至冰箱,都成為一些科技公司構建“智能家居生態網絡”的選擇。例如,當年剛開始推出路由器等產品的小米,就曾大談入口邏輯,此后小米生態鏈企業也生產了許多家庭數碼設備,從而形成獨立的生態鏈。

此外,也有一些科技公司嘗試在家電中加入WiFi模塊,讓消費者可以用手機App控制,甚至通過家電設備的連接,實現更多功能。例如老牌家電企業創維集團,在2015年成立了智慧家庭發展部,希望通過40余款智能家電設備,實現家庭安防、健康醫療、照明系統、體感互動娛樂等多項功能。

不過從市場反響來看,這類智能家居生態似乎沒有找到消費者的痛點,反倒讓控制程序更加復雜,所以智能家居的設想雖然美好,但并沒有受到市場的追捧。直到智能音箱這個新物種出現,并且在國外火熱流行起來。

過去兩年,由亞馬遜推出的智能音箱Echo和語音助手Alexa在美國大獲成功,一共賣出超過1000萬臺。2016年5月發布的Google Home也在銷量上漲的同時廣受好評。一年后,微軟也發布了與哈曼卡頓聯合打造的Invoke智能音箱,其中嵌入了微軟研發的人工智能助手Cortana。

一向善于學習美國經驗的中國科技創業者,也在智能音箱領域迅速跟進。2015年5月,科大訊飛與京東智能聯手推出了雙方合作的首款產品叮咚音箱。4個月后,國內多媒體音響企業漫步者聯合阿里智能推出“智能云音響”產品。

“智能音箱提供的是一種完全解放雙手的交互方式,適用于很多生活場景,提供一種自由的交互體驗。用戶不需要依賴于某一個設備,也不用付出太大的交互成本。”由科大訊飛和京東集團合資創辦的靈隆科技總經理魏強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表示,“能聽會說”的智能音箱,比電視、路由器等設備在家庭生活中更便于使用。

今年上半年,叮咚音箱公布了自己的國內語音用戶大數據分析結果:截至6月,叮咚智能音箱的整體銷量同比去年增長28倍,有68%的用戶是已婚家庭用戶;每天17:00~22:00是叮咚使用高峰,主要使用的功能包括閑聊、控制家居、搜索電臺等;用戶使用叮咚控制家電頻率最高的前5名品類分別是:插座、窗簾、加濕器、燈、空調。

“我們在后臺還看到上午9:00~11:00用的比較多的是老人喜歡的戲曲節目,晚上8點以后講故事、聽音樂的功能用得比較多。”魏強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情很有“家庭意義”——不僅連接了其他家電設備,也讓老人、小孩動動嘴巴就能聽到自己喜歡的音頻內容。

先做音箱還是先做智能

雖然許多企業都看上了智能音箱在未來智能家居中的作用,但當下卻有著兩條不一樣的路徑:有的企業更看重智能音箱的智能屬性,希望小小的音箱可以承載大大的人工智能計劃;有的企業更看重智能音箱的音箱屬性,認為先做好音箱讓人接受更關鍵。

蘋果選擇了后者。在蘋果WWDC2017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主旨演講中說“我們想要重塑家庭音樂”。會后,業內普遍認為,蘋果的Homepod音箱首先專注于音樂,而不是Siri背后的人工智能。

庫克的表態引來了科技界的兩種聲音:支持者認為當前的智能音箱產品所能提供的服務還很有限,所以先做好音箱本身才是對消費者負責;反對者認為智能音箱更遠大的價值在于成為未來人與AI的交互入口,蘋果的選擇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支持者的證據是,以亞馬遜Echo等為代表的智能音箱的表現并沒有非常驚艷,甚至濫用了“智能”的概念。美國市場統計機構Creative Strategies和征信機構益博睿(Experian)的調研顯示,Echo使用最多的功能分別是音樂播放、控制燈光、鬧鐘;用戶至少嘗試過一次的功能中,排在前三個是鬧鐘(85%)、音樂播放(82%)、新聞播報(66%),而一直作為宣傳重點的“叫車”服務,體驗比例僅為6%。

但也有不少人認為智能音箱在音樂功能之外,還應該成為智能家庭的交互入口,以此控制其他家電,實現家庭環境內的智能交互。

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分析,因為當前智能家電還沒有那么普及,消費者也還沒有將普通家電更換為智能家電的旺盛需求,所以當下首先看重的是音箱的基本功能。但劉興亮也指出,語音是未來人機交互最好最方便的形式,而智能音箱就是最佳的入口。

不過他也指出了智能音箱在中國市場的特殊性:相比于美國,音箱在中國并非剛需,大多數中國家庭對音箱的音質好壞、是否聯網并沒有明確要求;各地方言差異大,導致中文語音的遠場準確識別依然是一大挑戰。

作為國內智能音箱企業的負責人,魏強表示人工智能的交互方式也必須以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為基礎。“強調入口、人工智能,是對企業的價值,但只對企業有價值的話是無法推廣的。對于消費者來說,首先要有用戶價值,用戶要愿意使用這個產品,這是所有產品價值的基礎”。

生態開放與數據合作成難點

在音箱還是智能的路徑選擇之外,智能音箱的長遠發展還取決于科技企業間的生態開放和數據合作。

在今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支持語音交互的智能產品大出風頭,通用電氣推出了兼容亞馬遜Alexa的電燈,LG推出了可以用語音控制的智能冰箱,就連三星的吸塵器都能聽得懂“人話”。用語音向機器發布指令的智能設備似乎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但相互之間難以連通的事實也阻礙了更加智能的時代到來。

“智能音箱作為一個家庭人工智能交互的切入點,它首先要做的是打動用戶,其次要提高用戶活躍的廣度和深度。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僅需要在產品端和交互端進行打磨,更需要對服務內容本身進行優化。”魏強表示,谷歌、亞馬遜等平臺型科技企業擁有較為完整的生態,在開發智能音箱后,可以通過與外部企業合作,建設更完整的智能家居生態體系。

中金公司研究部2月的報告以亞馬遜的智能音箱Echo為例,指出智能音箱已經從早期用戶的小眾圈子進入大眾市場,這不僅歸功于語音助手平臺Alexa的語音識別技術優勢,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應用使其可為普通家庭帶來實用價值是更為根本的原因。

該報告引述美國統計機構的數據稱,音樂流媒體和圖書、家庭自動化、新聞和播客等,成為Echo最經常使用的第三方應用。目前,亞馬遜向超過12000個應用開放了語音助手平臺,其中也包括游戲應用和亞馬遜的合作商戶,比如餐廳或比薩店。

或許是學習了亞馬遜的經驗,去年6月,靈隆科技聯合京東智能與滴滴出行、百度、京東到家、中通快遞、e袋洗等服務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叮咚音箱的開放平臺在去年10月上線。目前,該開放平臺已聚合喜馬拉雅FM、中通快遞、京東商城等150種第三方服務。

“叮咚正在做的開放平臺,就是將所有的服務都接進來,讓所有的設備有一個公用的入口,但是需要時間,需要行業之內的相互配合。”魏強說,智能音箱產品本身的競爭還只是表象,本質還在于通過準確的用戶畫像,為用戶提供精準服務。

而要實現這個深層次目的,不同平臺間的數據合作就成了必須去做的事情。但不同平臺間的數據合作,從來就不是易事。

對于數據的共享和利用,劉興亮想起了前不久剛剛被監管部門叫停的“菜鳥順豐數據爭奪戰”。他認為,未來更多的技術進步建立在數據開放共享基礎上,但在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的情況下,許多企業間容易爭搶數據,開放合作也更加艱難。

他建議,主管部門要盡快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明確數據權屬和使用界限,從而方便企業間基于數據展開更多的跨界合作。

(編輯:daisy)

中國數字視聽網微信公眾平臺:
搜索“數字視聽網”或掃描下面的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平臺,開啟視聽行業新聞資訊新旅程!
[雅馬哈]MCR840
[雅馬哈]MCR840
價格:2200元
[惠威]KX1000
[惠威]KX1000
價格:4000元
[Bose]DS100SE揚聲器
[Bose]DS100SE揚聲器
價格:面議
[瑞豐]TC15
[瑞豐]TC15
價格:面議
明基
MAXHUB
快捷
產品關注排行
"掃一掃"關注我
a天堂中文在线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