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有一種課堂讓電子白板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有一種課堂電子導學案取代了傳統紙質導學案;有一種課堂可以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力、思維力、合作力、競爭力和創造力;有一種課堂可以讓學習變得更簡單、更有趣,學生更加愿學、會學、樂學。這就是河南省虞城縣天元學校自主研發的五維大課堂。
作為一所普通生源學校,河南省虞城縣天元學校的教師們對如何開展高效課堂有許多困惑:由于生源差,學生自學習慣不好、自學能力薄弱,導致自學合學時間長,學習進度嚴重滯后,中等以上難度的問題,學生根本解決不了;導學案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容量過小,完不成學習任務;課堂有溫度無高度,學生社會素養提升了,學科素養降低了。此外,紙質導學案印刷的煩瑣及成本也影響著高效課堂的深層推進。
有改變才有發展,有發展才有尊嚴。隨著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天元教育人開始探索如何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走向“為思維而學”的課堂模式。于是,一種運用高效讀寫、閱讀圖式、思維導圖、右腦記憶、元認知等眾多學習工具的五維大課堂應運而生。
五維大課堂的核心特征
天元學校研發的電子白板背景下的五維大課堂,旨在通過教學技術手段改革與課堂模式改革的整合、融合,實現“1+1>2”的增值效應。這里的融合指的是把原來的“傳統課件”加上導學功能,改造成電子導學案,進而取代紙質導學案。打個通俗的比方,電子白板背景下的五維大課堂,不僅僅是把電子白板“這塊橡皮”捆綁在高效課堂“這支鉛筆”上,整合成“帶橡皮的鉛筆”,而是把“鉛筆殼”變成“橡皮”,“鉛筆芯”也改造升級,實現鉛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真正融合。也就是說,電子白板背景下的五維大課堂模式,絕不是電子白板與高效課堂的簡單相加,更不是高效課堂簡單運用了傳統課件。它們之間發生的不僅僅是物理變化,更重要的是發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新的教學模式——多媒體背景下的高效課堂。
五維大課堂有三層含義:一是流程的五維——思維激發、思維導引、思維表征、思維遷移、思維提升(內化);二是學習工具的五維——高效讀寫、閱讀圖式、思維導圖、右腦記憶、元認知;三是強化5種思維——歸納思維、演繹思維、發散思維、聚焦思維、靈感思維(元思維、批判思維)。
五維大課堂的核心理念是把課堂建構從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定位到“改變思維、啟迪智慧、點化生命”的核心素養高度,即為改變思維、啟迪智慧而教(學)。而五維大課堂的本質則是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式;讓學習目標轉變為核心素養目標;讓高效課堂從追求形式走向追求本質;讓課堂從表層學習走向深度學習。
五維大課堂提倡靈活運用學、展、點、練、結的程序;完善、優化、放大高效課堂展示及糾錯環節。在五維大課堂,每堂課都有一個“學令”。學令的權力至高無上,高于所有師生。這里的展示有3種方式:宣講、論戰、策問。傳統展示重在結果呈現,而宣講的含義重在發現,重在思維過程;論戰重在質疑、生成,重在思維碰撞;策問重在答辯,重在梳理提升。課型不同,展示形式及重點也不同。在其展示后,又特設了一個環節——分享。分享,就是讓那些對展示問題線索不明白、思路不清晰的學生,必須找同伴在黑板上再講一遍。原來展示后的潛能生處于似懂非懂狀態,現在借助分享讓其徹底明白,使思維得以優化提升。在這里,分享有著神奇的力量。課堂上,學生之間積極分享學習成果;課后,師生之間相互交流學習方法;校園里,學生爭相展示自己的才藝與特長。
傳統課改只解決了學生學習“欲”的問題,即“想學”的問題,而五維大課堂破解了學生“會學”的問題。五維大課堂,把高效讀寫、思維導圖、編碼與建模等學習工具讓學生整合運用,貫穿于學習全過程,實現了轉知成智。
此外,天元學校還把班組文化建設轉化成一種生產力、學習力。如,把每個班級命名為黑鷹x班,把鷹作為班級圖騰,挖掘踐行鷹的精神。每班設有總隊長、總督察、總顧問三個班委,每個小隊又設小隊長、小督察、小顧問。班級內的管理采用層層負責制,真正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團隊中,學生之間相互支持、攙扶、共進。在這里,教師不必強于學生,師生都在“班法”之下學習、生活。在這里,課改與班級管理深度融合,讓班級有魂,讓班級精神站立,讓學習有法,讓錯誤發生,為思維而教,為思維而學。
五維大課堂的基本流程
思維的激發:包括組織教學(8種變式)、入靜、導入(8種變式)、出示學習目標(8種變式)。此環節旨在創設激發思維的環境場、情境場、心理安全場、目標導引場。活動(情景)→激發興趣→點燃思維→轉化成智慧。
思維的導引:分為目標導引、結構導引、活動導引、方法導引、搭橋導引,旨在為高級思維產生奠定知識、能力、經驗發展區。采取的方法通常為精學、精點(分為6種變式)。
思維的表征:本環節為五維大課堂的核心環節。在知識問題化、情境化基礎上,釆取真正的自學、有需求的合作、有效的展示、高層互動反饋、升華點撥來實現思維的碰撞。把整齊劃一、一刀切的高效課堂流程變為由學生自主選擇個性化、自動化的高效課堂模式,旨在讓學生有理有據地表達,進行思維的碰撞,生成系列思維產品,實現從知識記憶理解的表層學習,走向對知識運用、深加工、創新的深度學習。
思維的遷移:讓學生獨立解決新問題,旨在判斷思維遷移的能級。獨立進行達標檢測。
思維的提升(內化):借助思維導圖等學習工具實現思維的內化。
五維大課堂有3條線索:活動線索——師生互動(導引環節)、生生互動(碰撞環節)、獨立完成(遷移環節);知識線索——記憶、理解、運用、儲存;學習方式線索——表層學習(思維導引環節)、深度學習(思維碰撞環節)、深度記憶(思維提升環節)。
在推行五維大課堂的過程中,天元教育人總結出6個容易出現的問題:思維激發環節——忌導入時間過長;思維導引環節——忌精講變全講;思維碰撞環節——忌活用高效課堂變成不用高效課堂;思維遷移環節——忌用提問代替學生獨立完成的考試;思維提升環節——忌用教師總結替代學生全面參與的總結;課堂整個流程——忌時間分配不合理,無碰撞或時間過短。
天元學校的五維大課堂,一場課堂教學的革新運動,在持續,在完善,終將走向極致。這場思維風暴洗禮著學生的思維習慣,優化著學生的思維品質,助燃著學生的生命智慧,提升著學生的綜合素養。
(編輯:daisy)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