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7月8日,Blue Microphones的副總Micheal“Hucky”Huckler抵達北京,開始了他為期一周的中國訪問之行。
Hucky的第一站是Blue在大中華地區的總代理北京太平寶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他為寶迪的同事們進行了詳盡的培訓,培訓的課題是Blue產品的發展歷史和企業文化,以及關于Blue旗下純手工效果器/話放品牌Summit Audio的介紹。雖然Blue很多產品在國內已經是家喻戶曉了,但是此次Hucky帶來的幾個關于Blue的故事我們是第一次聽到,它們的精彩程度讓我們不得不拿出來和眾多喜歡Blue的朋友們分享:
1. Blue的第一款作品blueberry,是專門為了Blue創始人之一的Bernade“Skipper”Wise的Vocal音色而設計的,當時的Skipper非常不滿意老式的Neumann U47或U67錄音后,需要加入大量的EQ和壓縮才能在混音后好聽;因此他需要一款根據他個人的音色特點而預制EQ的話筒;
2. Blue旗艦級的話筒Bottle為何要做的那么大?因為里面有一個純手工纏繞的高品質電源變壓器(transformer),而這款話筒技術上說是Skiiper個人的第一款作品;
3. Blue的獨立話筒頭系列為何沒有防震架?答案是有!大家能看到的話筒頭其實只是外殼!真正的話筒頭和振膜在里面,只靠底部一個很小的支撐點(同時是電源線接口)和話筒身體連接,幾乎形成一個懸浮的構造!視覺上的“話筒頭”周圍的金屬圈相當于防震架,防止話筒頭受到撞擊而損壞。而在實際錄音時,由于歌手經常用腳打拍子,腳步會引起不必要的雜音和振動,這個問題,老美解決的辦法很傳統:用最粗最重的話筒架,底部用沙袋固定,減少震動;但實際使用中,筆者個人感覺腳步聲在人聲進入之后會被完全掩蓋,不成為問題,可能在音質的要求上老美的標準還是更高吧;
4. 每一款Blue的話筒頭,實際上都是在嘗試還原出一款4.50年代經典話筒的聲音,很多話筒今天都已經不在生產了,Blue在嘗試在數碼錄音的時代再現當年的經典音色!具體每款話筒頭復刻的型號,我們會在后續專門撰文描述,這些話筒在當時的年代,共同構成了錄音行業的標準;
5. Blue從來沒有出過無線話筒?Yes,they did!但也不完全是,為了《美國偶像》節目,Blue以Encore 200為基礎,和Line 6合作設計了一款無線話筒,blue提供了話筒頭,Line 6設計了無線發射和接收裝置(好吧,其實還是Line6的無線),這款話筒只為《美國偶像》專用,從未在市場上發售,因為Blue隨后與Line6的商業談判沒有成功;
6. Blue開始進入民用級別市場的一類產品靈感來自于風靡美國的壘球運動,Skipper(還是這個家伙,靈感之王)在一天晚上玩壘球的時候說,“我們能做出像球一樣的麥克風嗎?”于是最早的Blue簡易版麥克風誕生了,當時有三款:電容麥blueball,地鼓麥Kick Ball和主動動圈麥8 Ball,這些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Snowball”的前身:Snowball是第一款進入美國市場的USB話筒,當時兩家公司同時宣布了USB話筒的誕生,但是Blue首先發貨了。在蘋果的Garage Band軟件面世后,Snowball大賣,在美國達到了每年十萬只,還在逐年增加;
7. Blue在加州Westlake的錄音棚每天都會迎來很多藝術家和樂手,他們會嘗試每個話筒,找到最適合自己音色的那一只;有一天Bob Dylan去了,他挑中了400多美金的Baby Bottle;
8. 關于Dragonfly的故事實際上由另外一位前Blue的VP,現在寶迪公司市場部總監的Eric Boyer先生講述;當Eric在自己位于L.A.的錄音棚工作的時候,Dragonfly多次拯救了他。有一次他在錄音的時候編曲里頭出現了一門極少見的樂器:印度西塔,當時整個洛杉磯只有兩位西塔演奏者:一位90歲的印度老師,和他26歲的英國學生;Eric想了想,給那個26歲的學生打了電話,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親自見到這門樂器,他根本不知道怎么錄制!制作人拍著他的肩膀問,你知道怎么錄,對嗎?Eric笑道,當然了,我是個很棒的錄音師!他帶著西塔演奏者進入了一間小的錄音師,演奏者開始調音,演奏,Eric在現場找到一個人耳能感覺到的理想的聽覺位置;當時那個房間里有一套Marshall JCM800音箱,音箱前擺放著之前錄制吉他用的Dragonfly,Eric本能的伸手將Dragonfly擺到了理想位置,抱著試試看的心情,他出去了。走到控制室的時候,他知道成功了,Dragonfly拾取到了完美的弦樂聲!
(編輯:石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