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據悉,日本九州大學(Kyushu University)的先端有機光電子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Organic Photonics and Electronics Research,OPERA)開發出只用熒光材料但發光效率在90%以上的高熒光(Hyperfluorescence)材料,可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
報導稱,OPERA已利用新研發的發光材料試作出小尺寸OLED面板,其壽命高達數千小時,OPERA并計劃于1年后將新研發的發光材料實用化,預估初期將率先應用于智能型手機上。據報導,OLED面板最終料將朝“向紙一樣的顯示器”邁進,而目前已有來自南韓等多家海外廠商前來詢問上述新發光材料,惟OPERA基本上將以日廠為優先供應對象。日廠在OLED面板上一度位居領先地位,惟目前已被南韓三星電子拋在腦后,故上述新發光材料可望成為松下、索尼和東芝等日系廠商追擊三星、LG電子的武器。
據了解,與現有OLED發光材料根據發光原理的不同,新的OLED技術大致可分為熒光和磷光材料。熒光材料的發光效率最大為25%,磷光材料為100%。但新材料光激發時的發光效率卻與磷光材料一樣高。據OPERA中心長九州大學教授安達千波矢的說法,這是因為新材料中產生了“熱活性型延遲熒光(TADF)”現象。
此外,新技術在保持高效率發光的同時,可廣泛選擇發光顏色也是此次材料的一大特點。OPERA制作了具備藍色、綠色、黃綠色、黃色和橙色等發光色的有機EL面板。黃色發光材料在光激發時的發光效率只有26±1%,但綠色和黃綠色發光材料的發光效率為74~94%,藍色和橙色發光材料約為47%。OPERA的安達教授認為,雖然這個差異雖還有待努力,但一旦新材料商品化,就不需要磷這個稀有金屬了,如此對有機OLED材料將會產生重大影響,相對的對成本影響更大。
目前,使用于OLED的第1代發光材料“熒光材料”價格雖低廉但轉換效率(將電子轉換為光的效率)低,第2代發光材料“磷光材料”轉換效率雖接近100%但因必需使用銥(iridium)等稀有金屬故價格高昂,而新研發的第3代發光材料“高熒光”則融合了前2代材料的優點,不但轉換效率接近100%,且因無須使用銥(iridium)等稀有金屬,故材料成本僅需現行的1/10。
相關業內人士分析表示,OPERA為日本產學合組的機構,參與的企業包含于今年美國CES上展示世界最大56寸4K OLED面板的Panasonic以及Japan Display Inc、東芝、東京威力科創等14家日本電機/材料廠。這一技術一旦推廣,將給整個電視領域帶來不小的OLED風暴。
(編輯:Karl)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