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在上世紀90年代,是中國音響消費的第一次高潮。伴隨著進口音響產品數量的增加和合資音響企業的迅速發展,JBL、B&W、KEF、博士、天朗、金嗓子、安橋等國際知名音響品牌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上廣受追捧。當時城市家庭的小康化程度,都以擁有什么檔次的音響來衡量。之后,隨著網絡的發展以及更多便攜式電子產品的普及,比如電腦,還有索尼最早的walkman,后來的MP3和現在最熱的蘋果,音樂變得易得起來,大家更換產品的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在習慣音樂環境的同時,也不再拘于室內欣賞音樂。雖然音響在中國發展有一定的歷史,然而音響未來發展道路“漫漫”。
音響行業發展長路漫漫
自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到現在,中國專業音響行業在經歷了虛幻的繁榮期和殘酷的調整期后,直到現在OEM、ODM等多種形式的生產代工還是國內絕大多數專業音響企業的主要生產方式。專業的制造水準、超強的仿造能力、核心技術能力缺乏、自主品牌產品缺乏等是國內專業音響企業的主要特點。總體來講,國內專業音響行業還在傳統的粗放型生產制造之路上前行。較少企業去真正思考應該怎樣推動產業升級?應該如何提高技術研發能力?應該如何加強品牌建設?
近幾年,奧運、世博、亞運等大型文化體育賽事的舉辦,使得之前甚少在大型演出活動或工程中露面的國內音響產品嶄露頭角,也使得三基、銳豐、音王等多年來深耕于自身能力提升的國內先進音響企業獲得了國際國內同行的關注。甚至有業內人士大聲疾呼“專業音響民族品牌站起來了”,國內音響企業間的品牌建設之戰也因此被引爆,不少企業爭相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品牌的宣傳推廣。2010年深圳寶業恒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上榜央視,成為專業音響企業的首家上榜企業。2011年新春之際,寶業恒再次登錄央視向全國人民拜年。可以說這是中國專業音響行業品牌建設中的重要里程碑,這似乎也預示著行業推廣重點在發生微妙的轉變,由單純面向渠道到面向廣大消費者。
品牌標示著企業的信用和形象,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隨著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增強,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中,良好的品牌形象對一個企業的長遠發展及把握市場主動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隨著國際知名品牌不斷涌入、國內知名品牌地不斷涌現,專業音響行業的競爭將愈發地激烈,企業間的競爭早已不是簡單的價格、產品之爭,而是品牌、服務、技術、品質等綜合實力的考量和比拼。然而,企業品牌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企業進行長遠的規劃和統籌,短時間的炒作和推廣并不能定義為完全意義上的品牌建設,這對處于品牌建設初期的專業音響行業更是如此,在整個行業品牌建設還不成熟、不完善的情況下,企業在一段時間內的大幅度宣傳只能起到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的作用,而品牌建設更多的依靠品牌美譽度,具體而言就是優質的產品品質、先進的技術、創新的工業設計、完善的售后服務等,是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體現。
專業音響行業品牌建設
1、品牌定位:明確的產品理念和準確的市場定位是進行品牌建設的首要步驟。因每個企業都擁有自身的特點和長處,因此企業的產品理念和市場定位要根據自身優勢來定,而不是人云亦云。以國內知名音響品牌三基為例,三基從一開始就把全部產品定位在中高端市場,推動高端市場營銷策略。這種定位在以價格、成本求生存的國內音響市場堪稱少有的遠見卓識,其放棄中低端市場客戶的定力使得眾多對手望塵莫及。其自主品牌貝塔斯瑞在中高端市場的高占有率證明了三基市場定位的成功。
2、推廣手段的多樣化:除了致力于自身建設,科學的推廣和宣傳策略是品牌建設必不可少的環節。首先,雜志、電視、網站等媒體是品牌宣傳必不可少的載體,但卻不是唯一載體。其次、除了傳統媒體,展會也是眾多業內企業進行宣傳的重要平臺,企業展臺通過色彩搭配、產品擺放、展示方式等多種手段力爭打造完美的企業形象。再者,積極參與慈善捐助活動,也是樹立企業公民形象的良好時機,業內不少企業家都是慈善事業的積極推動者,如音王集團總裁王祥貴就是千手慈善基金會副會長。此外,隨著不少大片的熱播,投資贊助電影也成為了一些業內企業的宣傳手段。無論何種推廣手段,提升企業知名度、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是品牌建設必不可少的功課。
3、品質才是根本:品牌建設涉及企業的方方面面,但產品品質是企業立足的根本之所在。通過與業內不少企業的交談,談及品牌建設,在沒有有競爭力的產品面世前、在企業的售后服務、工程經驗等各方面不成熟狀況下,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低調的宣傳策略。他們普遍表示,只有在產品品質穩定扎實的前提下才會對企業進行相關的宣傳推廣,穩定的產品品質是品牌建設的基礎。放眼當今專業音響市場,除了三基、銳豐、音王、JBL等國內國際一線品牌,國內音響市場更多的是二三線品牌。中國龐大的音響市場吸引著眾多國際知名企業的加入,國內音響市場處于群雄逐鹿狀態,以三基為代表的民族品牌企業,預想在激烈的市場中占據更有利的市場地位,傳統的只注重市場開拓的營銷手段必將不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依靠技術創新、走品牌營銷之路乃是大勢所趨。
音響行業發展趨勢預測
未來數年內,國內專業音響行業內可謂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企業間的競爭將進一步升級,國際品牌之間的競爭、民族品牌之間的競爭、國際品牌與民族品牌之間的競爭將成為行業內競爭態勢中三股鮮明的潮流。未來數年內,初期和中期,國際品牌陣營將形成4-5家知名品牌占40%市場份額的高度集中局面,民族品牌陣營將形成5-6家知名品牌占據30%市場份額的局面。國際品牌對陣民族品牌,各自的市場份額將維持在6:4的水平上。后期,民族品牌占據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直至與國外品牌平分秋色。而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會出現一些民族品牌甚至國際品牌的黯然退場,以及一些新的民族品牌的涌現和竄升。至此,國內專業音響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將大體穩定。為規范專業音響行業的市場秩序,國家相關部門出臺專門的行業法規勢在必行,國內專業音響行業將逐漸趨于理性和規范。
專業音響產品的技術應用將邁入更高的層次。大功率、小規格、便攜式且安裝簡易的產品會成為主流;有源音箱將成為主角;揚聲器單元和箱體材料將出現突破性的技術革新,且性價比更高;產品的數字化技術應用大幅延伸,傳統的模擬技術將逐漸被淘汰,網絡化的數字控制和信號的無線傳輸會成為行業技術應用中的主流。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里,音響行業門檻以及內化程度最高。所有入門者的困惑幾乎都集中在器材的選擇上,首先是音響的產地;其次,要搞清楚功放與揚聲器之間的關系,更不用說前左、中置、前右、左環繞、右環繞音箱以及播放功率這些細節的考慮;最后,聽覺和音樂是最為個人化的感官體驗,如何為你喜歡的音樂類型選擇更加適合的機器。初學者選音響,簡直是一場全方位的掃盲。
音響在家庭消費的比重情況,與經濟環境有很大關系,與一個城市的文化引導及人文氣質也息息相關。人均GDP甚至超過香港的小城市,錯位需求體現得非常明顯,市民們炫耀財富的方式還停留在車、房和奢侈品上。80年代從收音機、無線電愛好者成長起來的Hi–Fi(高保真)音響絕對發燒友也漸漸老去,他們執著于嚴苛的技術參數,大多數非常清高,與商業絕對劃清界限,無論是交流還是爭論,發燒Hi–Fi出現了年齡斷層,于是不可避免地變成小圈子的事。
(編輯:Karl)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