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2012年是彩電業集體躁動的一年,躁動的因素跟往年有點不一樣:3D、LED等技術性的革新往往是貫穿彩電業全年的發展步調,但2012年的彩電業革新并不在于這些來自于硬件本身的技術革新,而是來自于互聯網力量的躁動。互聯網視頻流行而帶來的彩電內容互聯網化,以及由谷歌Android帶來的電視智能化,本質上都是彩電這個老舊的硬件框框被互聯網思維改造。但中國彩電業有著非常特殊的政策環境,在國外把傳統電視業顛覆得五花八門的互聯網力量,卻難以在中國家庭的電視屏幕上正常發揮。
而在2012年彩電市場整體消費力偏軟的大環境下,彩電廠商急盼電視屏幕能有那么一點顛覆性的變革,能再一次誘發消費者的更新換代熱情。同時,中國彩電業的巨頭們更期盼行業中能誕生一個像蘋果i-Phone那樣顛覆手機行業的角色,蘋果TV,或者什么別的TV不得而已,但大家知道一件事:這種顛覆性的力量將來自于互聯網。但在2012年,這種力量都不曾完整地顯露出來。而在傳統的技術革新方面,打著“超清”旗號的4K電視嶄露頭角,順理成章地,我們也很有理由期盼在即將到來的2013年,“超清”4K能取代“全高清”1080P,也讓我們的眼球“升級”一下。
怪圈
用非互聯網的方式做互聯網電視
在2012年的大部分時間,國內市場上的所有彩電品牌都在賣力推動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的概念,簡單而言,就是如果一部彩電沒有Lan網線或者WiFi功能,不能接入互聯網,不能讓用戶坐在沙發上用電視屏幕看互聯網上流行的影片,那這部彩電估計就沒法成為賣場中的主角了,也沒有辦法被促銷員經常性地向消費者推介。但有趣的是,2012年市面上流行的互聯網電視盡管都能聯網,但卻沒有多少互聯網的基因,網線只不過部分地替代了有線電視天線的功能,成為家庭用戶獲取片源的又一個途徑罷了。
在國內市場,彩電是屬于廣電系統的產物,廣電有廣電的規矩——互聯網電視盡管打著“互聯網”的名義,但還是得依照廣電系統的規矩行事,而不能把互聯網上那一套“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方式搬到TV屏幕上來。在互聯網影片進入TV屏幕之前,先要接受廣電系統的監管。這種管理是通過牌照實現的,只有具備牌照資質的企業,才能為TV屏幕提供互聯網影視內容服務。這就意味著用戶只能夠在互聯網電視看到一部分來自于互聯網的影片,而并不等于擁有了互聯網電視以后,用戶就可以像用PC那樣在電視上面看視頻網站。
谷歌Android曾經被彩電企業視為打破上述用戶體驗壁壘的法寶。因為Android的應用商店更開放,用戶可以很容易在電視機上面安裝Android應用,并以應用的方式獲取互聯網視頻內容。但是,在2012年的實際市場表現中,An-droid類的智能電視仍然過不了廣電系統的監管關——Android智能電視不能安裝通用的應用,瀏覽器不能在線觀看視頻網站,本質上Android在TV屏幕里面沒有任何作為。
角力
用互聯網的方式挑戰電視
有意思的是,在眾彩電廠商經過輪番嘗試要把互聯網特性做到電視機里面,并最終無甚大收獲的時候,2012年的最后幾個月開始,以小米盒子為首的互聯網企業開始嘗試用互聯網的方式挑戰電視。
小米盒子是雷軍繼小米手機之后對電視屏幕的新嘗試,這個小盒子能讓小米手機用戶通過電視屏幕觀看互聯網視頻,除了那些接受廣電系統管理的影視內容外,也可以讓用戶通過Android應用的方式收看視頻網站的視頻。但小米盒子最終還是觸礁了。礁石就是廣電系統的監管。但是,小米盒子的嘗試至少說明兩個事情:一是電視用戶用電視屏幕看原汁原味的互聯網視頻的需求很普遍;二是互聯網企業“跨界”進入電視屏幕時得“入鄉隨俗”,按照廣電的規矩辦事。
小米盒子倒下了,還有更多的盒子前赴后繼。背靠樂視網,樂視TV也拿出了一個同樣叫價399元的盒子。有意思的是,樂視TV的盒子跟有線電視的經營思路很相似:機頂盒(盒子)可以不收錢,但用戶需要為收看影視內容埋單:樂視TV盒子本身是0元,必須捆綁購買一年的獨家內容服務費399元,第二年起用戶可自主選擇是否付費,如果不繼續付費也可以看全網的內容,但是不能看高清版本。展望2013年,我們有理由期盼有更多的帶有互聯網屬性的盒子出現,用不同的商業模式占領電視屏幕。
升級
4K換代成“例行公事”
對于彩電企業而言,電視機的互聯網化是一個長遠的系統工程,無論政策還是技術,變革都不可能短時間完成。但是,彩電硬件本身又是一個技術驅動型的產品,經歷了3D與LED兩代技術演進后,2013年還有什么樣的新技術能“例行公事”般地驅動這一硬件產品升級換代呢?答案是4K。
“超清”4K實際上就是把目前流行的“全高清”1080P升級得更清晰——液晶電視尺寸越大,1080P的“天花板”就越明顯,當電視機尺寸發展到60英寸以上時,1080P的畫面清晰度已經無法滿足,必須讓畫面清晰度再提升,4K就是4倍于1080P的像素,用更細膩的畫質表現滿足人們對大尺寸彩電的追求。
和3D誕生之初一樣,4K也同樣面臨片源不足的問題。由于清晰度很高,一部4K標準的電影將耗費1TB(100GB)的硬盤容量,目前無論電腦還是藍光影碟機,尚未有較為完善的4K片源解決方案。此外,2012年末上市的4K電視都被彩電廠商定義為旗艦型產品,如索尼、LG等外資品牌的4K電視售價不菲。但是,2013年4K電視的前景應該是美好的,隨著大量國產4K電視上市,加上4K電視往小尺寸方向發展,4K取代1080P的日子并不遙遠。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