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2012年作為“十二五”實施的第二年,中國教育裝備市場存在著一方面消費需求仍然不足,增長缺乏內在動力;另一方面CPI指數一直高位運行,通貨膨脹壓力增大,處在一種兩難的狀態之中。中國經濟存在的內外失衡,其中內部失衡的主要表現是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過去30年中國的GDP一直保持著10%左右的高速增長,然而消費需求不足,卻使GDP增長缺乏內在的動力。政府采取出口導向政策,用對外凈出口(出超)彌補國內需求不足,維持了較好的增長。但到2008年以后,因為全球金融危機,連續幾年出口受限,出現了經濟下行的趨勢。2009年,我國用超強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把增長速度又拉了起來,但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仍未解決。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后,美國的居民儲蓄率提高了3-4個百分點,相形之下,我們依靠凈出口維持高速增長方式的問題顯得更為突出。面對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運行中的深層次矛盾,我們必須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改革來推進發展,以穩定來保障改革,以發展來提升穩定。因此,當前“穩中求進”宏觀調控的基本框架應是既要著力保持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又要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2012年十八大召開,各種跡象表明未來一年的經濟政策調整方向:總體緊縮且靈活穩健,實現發展方式轉型。“十二五規劃”在這一點上很明確提出了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是“十二五”的主線。為什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或者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被反復提出了30多年,到現在還是沒有實現?這是因為轉變遇到了體制問題。總體來說粗放發展是源于政府主導的發展方式。
對于電子商務行業的小企業來說。由于小企業是創新的主要來源,它們的融資難等經營環境問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解決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在目前的銀行體制和監管形勢下,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尖銳。即便在大量注入信貸、擴需求保增長的時候,小企業仍然難以獲得貸款。 總之,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一系列棘手的問題需要解決。從根本上說,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是建立一個在法治基礎上的公平競爭的市場,促進創新創業潛能的發揮和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而所有改革的關鍵其實都在于政府自身的改革,換言之,政府自身的改革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中的關鍵。由于政府改革會涉及到政府工作人員自己的權力和利益,所以容易形成“光說不練”、不能推進的頑疾。國務院領導人在多次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再強調,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情,許多應該管的事情又沒有管或沒有管好。政府應該下定決心進行自我革命,做到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根據過去30年的經驗,改革勢必會遇到種種阻力和障礙。其中最主要的阻力和障礙,一個是來自所謂“特殊既得利益”;另一個是來自舊的意識形態。所以全面的改革不但要有頂層設計和具體的實施方案,還要有去除各種阻力障礙的決心和令行禁止的執行力,這樣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2012年,在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指導下,我國將進一步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有利條件,中國經濟在2012年全年在政策利導下呈現增長勢頭。全球經濟增長同步恢復加速,將支持中國的出口行業。受勞動力市場改善和工資適當增加的支持,國內消費可能保持穩步上升趨勢。這無疑為中國經濟注入了強心劑。
2012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
2012年,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方針,不斷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十二五”實施2012年中央財政教育支出計劃3781億元,地方預算教育支出17800億元,總支出將超過2萬億元。落實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困難地區,補助150億元。安排資金1057.54億元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推進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實施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和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安排資金82億元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生學雜費,支持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公平接受義務教育,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國家資助政策體系,補助206.97億元。在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安排獎補資金160億元。同時,我國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
國家財政部預算表明2012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這使得中國教育產業也將有一個長足的發展。國家能力的核心要素是人才。教育裝備工作在人才培養中是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毒V要》指出,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截至2012年11月,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的中央級系統和地方級系統建設均已取得積極進展。公共支撐保障系統建設初見成效。目前,已完成全國教育機構統一編碼管理系統一期建設,實現了對全國56萬多個教育機構的統一賦碼和基本數據采集,為各業務系統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同時,完成了教育部數據中心一期建設并已投入使用;二期建設中的設備招標采購和安全體系設計也已完成。門戶集成總體設計和集成單位招標,學前、中小學主數據庫和應用庫設計,安全服務商招標以及基礎網絡和業務信息系統定級,第三方軟件測評立項和標書編寫等工作也已完成。穩步實施業務信息系統建設。全國中小學校舍信息管理系統一期已完成在全國32個省級單位的系統部署,完成了對41萬所學校和213萬棟單體建筑物的基本信息錄入;這些系統信息,已在專項工程立項、薄弱學校改造、校安工程管理與審計、工作督察和應急救災等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全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信息系統(含營養改善計劃)已完成一期開發,并開始在全國699個營養改善計劃試點縣投入使用。全國學前教育幼兒管理信息系統已完成一期開發,并已在河北省保定市和湖南省進行試運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管理信息系統和教育統計管理信息系統均已完成招標。教育決策與支持統計服務系統已完成立項。全國中職教育學生學籍管理信息系統正在進行需求調研。為了進一步加快推進并總體部署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加強對地方級系統建設的具體指導,建立上下貫通的全國數據體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組織起草了《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和《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總體建設方案》,并多次召開專家會議,充分采納有關專家和教育部有關業務司局以及直屬單位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專家和相關單位意見對通知和方案進行了討論和修訂。
加快教學現代化及“薄改”項目的落實
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11月18日教育部黨組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擴大會議上的發言指出:全力推進“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和“寬帶網絡校校通”重點項目實施。加大對教學點和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學校的硬件設施支持力度,將其作為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為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奠定基本物質條件。完成約10萬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主要是中西部地區)網絡條件下的教學與學習環境建設,并實現學校網絡寬帶接入。2012、2013兩年,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中確需保留和恢復的教學點配備數字教育資源接收和播放設備,配送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并以縣域為單位、發揮中心校作用,組織教學點應用資源開展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幫助教學點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更好服務農村邊遠地區適齡兒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2012年啟動安排所有教學點的設備采購與配置,并力爭于2013年3月前東部地區全部教學點、中西部地區70%教學點設備安裝到位,為2013年春季開學使用做好準備。2013年春季開學后,各地要組織各教學點逐步利用配備的設備與資源開展教學。2013年年底前要完成全國所有教學點建設任務。 此外,充分利用優質資源和先進技術,創新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培養現代化的高科技人才,已成為教育人共識。在此背景下“新教育裝備”、“專業細分化”、“智能化”已經成為現在教育裝備行業新的需求點和發展方向。
(編輯:Karl)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