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在高調發布機頂盒產品“小米盒子”一周后,小米公司就宣布因為“系統維護”的原因,從上周五開始暫定小米盒子的視頻服務,外界猜測與其尚未獲得廣電總局相關牌照有關。盡管小米盒子出師未捷,但這波互聯網廠商搶占家庭客廳的“戰役”已經打響,他們推出的智能電視機頂盒這類產品或將對彩電廠商的智能電視產品產生一定的沖擊。
機頂盒價格優勢吸引消費者
蘋果公司一早推出了其機頂盒產品,盡管無法與其手機和平板產品風靡的程度相比,但這款售價為99美元的產品銷量仍頗為可觀。根據蘋果公布的數據顯示,三季度銷售AppleTV達130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100%,與其全年銷量將達到500萬臺,較2011年的280萬臺翻了近一倍。不只是蘋果,google出了google TV,近期國外媒體報道稱,微軟明年可能推出能夠訪問其Xbox娛樂服務的低端機頂盒產品,和AppleTV展開更直接的競爭。
在國內,樂視去年就推出了樂視TV云視頻播放機,市場價在1980元左右,有消息稱其新推出的C1的價格跌破千元。本月中,小米科技也發布了其機頂盒產品“小米盒子”,借此殺入電視領域,而且開了更為低的價格,僅售399元,小米會員還可以享受100元的優惠。不僅如此,市場上常見的智能電視機頂盒品牌還包括杰科、開博爾、美如畫等,一般的價格多在300-800元之間。消費者使用這類機頂盒產品,能夠實現目前市面上智能電視產品的很多功能,如播放其他智能終端的視頻、圖片等,看來自網絡的海量影視劇。
盡管彩電廠商智能電視產品的功能更豐富,但價格至少都要在3000元以上,有部分消費者認為寧可以更低的價格選擇機頂盒產品。
根據國家廣電總局頒發的《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即俗稱的“181號文”),機頂盒廠商需要選擇連接廣電總局批準的7家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機構設立的合法內容服務平臺。目前小米就因拍照問題面臨政策障礙,小米公司發布的公告稱小米盒子第一階段測試已經結束,正在按照國家相關政策,與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和持牌機構密切合作,爭取盡快開始下一輪測試。
智能電視體驗優勢增強應用
Displayserch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電視市場總量將達4290萬臺,智能電視1675萬臺,占比為37%,預計2013年市場總量為4397萬臺,智能電視2604萬,占比超過一半,2015年智能電視將超過90%。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加入了智能電視市場的淘金大軍,遠到谷歌、蘋果,近到小米、聯想、樂視網,形成了資本市場、技術、互聯網三股入侵勢力。
傳統彩電廠商需要面對的,遠不僅是來自機頂盒崛起的競爭,更多的壓力來自于自身。日前,海信發布的首份智能電視應用白皮書顯示,目前智能電視的接通率仍然偏低,平均激活率僅有27.5%,月活躍率僅為12.1%,且20:00之后會被其他屏取代分流。
據了解,多數購買智能電視產品的消費者,日常還是將其當作普通的電視產品使用,家住新滘西路的吳先生稱,偶爾會用家里的智能電視玩體感游戲,一般就用來看電視,網上功能幾乎用不到。另一位在環市東路上班的陳小姐也反映,智能電視的搜索、社交、支付等應用使用麻煩,“直接用手機或是平板更方便”。
彩電業界也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海信傳媒網絡公司總經理簡志敏認為,傳統彩電企業的出路,是保留原有硬件優勢的同時,迅速補齊軟件短板,“電視的發展有兩大方向,一是更高的顯示技術,即硬件的突破;二是智能化操作平臺,即軟件和內容。”開發適宜大屏幕、高清、互動的應用,通過高體驗增強用戶粘性。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