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中國面板能火幾年?
大規模投資的中國面板產業剛在中低端市場站穩腳跟,但LCD的高利潤端屬于日本企業,下一代OLED的面市時間表則由韓國三星說了算。
持續低迷的面板市場迎來久違的轉機。繼TCL集團主導的華星光電宣布9月實現經營性盈利之后,近日京東方也宣布獲得了近年來首次季度盈利。
從今年4月開始,面板行業由谷底緩慢爬升。向好行情加上進口關稅保護,讓此前一直猶豫的蘇州三星8.5代線、廣州LGD(LGDisplay)8.5代線今年5月分別開工。此外,京東方合肥的8.5代線已經在建,而近日又傳出京東方與重慶方面正在洽談新建面板生產線的消息。
“國內的面板業正在崛起。”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表示,當前國內已經實現量產的有華星光電的8.5代線,京東方的數條面板線和中電熊貓的6代線。如果再加上上述三條在建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線,楊東文認為,這些生產線一旦都達產,國內將成為全世界最重要和最大的面板供應與銷售基地。
當華星光電和京東方集中發力32吋液晶面板時,韓國三星、LG和臺灣奇美、友達等主流面板廠商已轉向差異化大尺寸面板,以及比高清畫質高出4倍的超高清(UD)面板上,尤其三星、LG和索尼更在研發OLED技術上下足功夫。
美國消費電子產業研究機構NPDDisplaySearch最新預測,OLED電視到今年底就會有500臺出貨,而2014年出貨量有機會超過100萬臺;到2016年,OLED電視的市場普及率可超3%。
這一時間表比中國面板企業的預期要緊張得多。華星光電相關人士仍樂觀地對筆者表示,未來8-10年LCD(液晶顯示器)電視仍將是市場主導者。其他國內企業對OLED的研發也只停留在起步層面。在業內分析人士劉步塵看來,國內企業對OLED態度過于保守,大多持“等等看”的態度,“這是非常要命的心態,有可能導致我們陷入被動”。
中國面板產業的主要特征是“量大但附加值低”,一直處于對外跟隨狀態,在技術、工藝以及良品率上,與韓國和臺灣地區成熟面板企業有很大差距,仍處于制造業價值鏈中低端的被動局面。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