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80年代,牡丹電視以高占有率成為中國電視業的“帶頭人”,這家有著三十多年歷史的國有企業曾名聲四起,也曾被遺忘,如今這家老牌國企卷土重來,又再次回到人們視野,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
然而,面對當下家電業的激烈競爭,牡丹電視是否還能回歸這個行業?伴隨著電視產業的復出,牡丹集團又將有怎樣的動作?
牡丹集團退出傳統制造業
近日,在第14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牡丹展示了多款自主研制和聯合開發的新產品,被業內視為是牡丹品牌回歸與新生的標志。而此次牡丹集團展示的一幅數碼版《富春山居圖》,更是增厚了牡丹復出之跡象。牡丹是否準備再次試水電視產業?
從今年10月中旬,牡丹集團開始招募人才,筆者發現,在其官方網上,有47條招聘信息,近50個高端職位,涵蓋了行政、人事、財務、技術等方面。
“牡丹招聘并不針對電視產業,更多地面向數字文化信息產業鏈的大型合作項目。”牡丹集團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告訴筆者。
此次,牡丹在工博會上展出國內首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60.1英寸超高清晰度顯示終端、3D攝像和顯示裝備,以及系列數字產品,這都是近年來牡丹在數字電視的應用技術和產品領域取得的一系列創新成果。牡丹新品高調亮相,更順理成章地被業界視為欲在電視業重整旗鼓。
“展出當日,牡丹已經與韓國VG聯盟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如果順利,明年年初將以牡丹品牌向國內外市場推廣數字創意商用顯示系統。這次招聘也是為新事業做一些準備。”牡丹集團人士透露。
對于業內對牡丹此次高調復出旨在回歸電視產業的解讀,上述集團人士并不認同:“如今家用電視機已不是牡丹的主產業。牡丹新款電視機的問世,更多的意義在于喚起大家對牡丹品牌的回憶,挖掘和延續牡丹品牌價值,振興品牌。”
據了解,牡丹現在主營業務包括數字電視技術檢測和應用領域及相關領域,從事平臺建設、科研開發、產業孵化等相關業務。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積極地為振興品牌做準備,信念從未減退。”上述牡丹集團人士告訴筆者。
2008年牡丹集團明確放棄傳統制造業,主營推行科研開發、產業孵化和平臺建設“三位一體”經營模式。2009年與清華大學、京東方、海爾等單位聯合成立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并落戶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園,推動衛星廣播、有線電視及IPTV等技術成果轉化。
“建設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園是我們現在重點打造建設,也是我們的核心任務。產業園的入孵企業中有的已經進入上市輔導期。”牡丹一位高管告訴筆者。牡丹商業模式也在變化:從終端制造商,向價值鏈的高端過度,整合產業鏈,在強化自主研發的基礎上,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產業鏈合作和國際化合作,向數字電視標準、技術、產品和服務領域延伸,探索以數字創意帶動信息技術的應用發展。
而在花園路牡丹集團總部,原本的彩電生產線早已遷出。相關人士表示:“牡丹已經從制造環節淡出轉向外包,目前牡丹品牌的電視機產品是由京東方代工。”
與電商加強合作
“牡丹雖好,還要受人喜歡。” 在很多人小時候的記憶中,80年代初的時候,家里買的第一臺電視機,是牡丹牌經典的那一款14寸彩電。擁有一臺牡丹牌電視機,在20世紀80年代,曾是很多中國家庭的夢想。
在黑白電視年代,天津生產的北京牌電視機、北京生產的牡丹牌電視機、上海生產的金星電視機各據一方“諸侯爭霸”。隨著彩色膠卷,彩色電視機的登場,牡丹集團前身,也是北京電視機廠作為中國最早一批電視機生產廠家引進了彩色電視機生產線。
80年代牡丹牌電視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曾經超過50%。90年代初期牡丹電視市場占有率維持在20%左右,1993年產量達70萬臺。然而90年代后期,彩電市場競爭空前激烈,隨著傳統CRT彩電向平板電視轉型升級,“牡丹”這個中國彩電發展初期傳統制造業的行業巨頭,戰略上陷入被動,漸漸退出市場。規;a的傳統制造時代成為牡丹人的回憶。
“由于價格、成本、政策等多種因素,一段時間牡丹的電視機產業在萎縮。”上述牡丹集團高管表示,2008年牡丹開始轉型,社會對牡丹的認識更多停留在電視機上,牡丹品牌仍舊具備一定的影響力,跟隨轉型步伐,液晶時代牡丹也不會落下腳步。
“電視的利潤很薄,未來牡丹電視不會通過賣場形式進行銷售,更多地通過與京東商城等電商合作,走線上銷售模式。對于批量采購我們也提供直銷方式。”對于牡丹電視的銷售模式,上述人士告訴筆者。
同時,他表示:“家電市場同質化是普遍現象,目前牡丹推出的新款電視機完全達到行業同一水平,配上牡丹的機頂盒,就成為電視、電腦二合一的智能電視。未來的創新目標是實現手機、電視、電腦的三屏融合。”
“在競爭白熱化的家電市場,在智能和移動互聯領域,家電廠商亦可能出現新一輪同質化,牡丹在彩電市場能否崛起,關鍵在于創新。牡丹集團在電視行業沉溺了很多年,再發力,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欣喜。”家電行業觀察家梁振鵬如此表示。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