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中怡康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彩電品牌國內市場綜合占有率逾七成,而同期奧維咨詢的統計數據更顯示,國產彩電同期占有率從74%上升至79.6%。
而日系彩電的萎縮一年在海外市場讓出1000萬臺的空間,也是中國軍團向全球市場突圍的大好機會。今年上半年,中國六大彩電廠商累計出口彩電接近800萬臺,較去年大幅增長46%,下半年仍然延續了此高增長態勢。對此,家電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國產彩電品牌的高增長態勢是與率先掌握智能云電視產業主導權分不開的,并有望藉此實現由“追趕者”到“領導者”的歷史跨越。
黃金周國產軍團大獲全勝
據Display Search數據顯示,國慶期間國內市場的液晶電視銷售量達到300萬臺,較去年同期增長超過15%,其中以TCL、創維、海信等為代表的中國品牌表現尤為搶眼,在城市為主的零售市場占據了80%左右的份額,而外資品牌在節假日市場中一貫的優勢地位已不復存在。
事實上,黃金周只是外資彩電品牌在華窘境的一個縮影,今年1至9月以來,索尼彩電在華市場份額已經由5.9%下跌至4.4%,松下、東芝、三洋等都跌至1%以下。而同時段內,中怡康數據顯示,中國彩電品牌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超過七成,而且成長驚人,其中TCL前9月液晶電視銷量同比增長高達51.23%,創維9月份也首次實現在中國市場液晶電視月度出貨量超百萬臺。
智能電視“功不可沒”
產經觀察人士洪仕斌指出,目前國內市場顯現的是中、日、韓三國品牌線形排列的“雁陣格局”,“頭雁”品牌銷量應超過1500萬臺。不可否認,中國品牌“逆襲”日韓成功,最重要是其憑借對中國消費市場更加了解,搶先外資推出了更符合國內消費需求的智能云電視所致。創維聯手“優朋普樂”,海信與CNTV、華數合作,TCL和長虹合做“歡網”——在全行業的整體努力下,智能云電視產業發展越加成熟。而在不久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的電視智商評測中,已有多款智能云電視達到了目前最高的七星標準。
“今年9月份,智能云電視銷量已占到了液晶電視整體銷量的42.9%”,TCL多媒體副總裁、中國區銷售公司總經理楊斌在接受采訪時說,智能云已成為拉動銷售的強力引擎。與此相應證,中怡康也預計,2012年中國智能電視的市場容量將由去年的524萬臺增長到1800萬臺,并有望在全部電視消費中占比達到四成。
不僅如此,日益完善的產業結構也使得中國品牌競爭力十足,如華星光電、京東方的8.5代液晶面板線相繼達產,擺脫了長久以來中國品牌“缺芯少屏”的桎梏。同時,掌握產業鏈也使得中國品牌規模效應顯著,實現更強的價格競爭優勢。
“幾大中國彩電企業還在渠道建設上擁有巨大的優勢,特別是在三四級市場的渠道布局上,是日韓企業所遠不能及的。另外,中國企業在品牌推廣、工業設計等方面也更加符合國內市場的實際需求,提升了其產品認可度,最終在與外資的對壘中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陸刃波說。
中國彩電業加速全球布局
一位日企高管曾坦言,現在日系彩電不僅要在中國面對中國品牌的圍堵,甚至在世界范圍內都面臨來自中國品牌的挑戰,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日企焦慮的背后,是中國彩電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加速,據DisplaySearch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六大彩電廠商累計出口彩電接近800萬臺,較去年大幅增長46%,尤其是一直走在國際化最前沿的TCL今年9月海外銷量就達70.58萬臺,同比增長55.84%,另一彩電巨頭海信上半年出口量也實現了同比54.81%的增長。
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得益于本土優勢日益鞏固,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主動出擊,“超日趕韓”效果顯著。其中,中國品牌最大的優勢體現在對新興市場的開發上面。目前北美及歐洲等先進國家市場已經呈現飽和,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已成為未來全球產業發展的重心,預計2013年新興市場將占彩電整體銷售規模比重60%以上,年增長高達20%左右。而新興市場與目前的國內市場極為相似,中國企業對其市場運作、消費需求更為了解,本土經驗可有效輻射。同時,中國品牌在智能云電視上的優勢,也已成為其打開海外市場的利器,并以此提升中國品牌的技術創新形象。
不過,洪仕斌也指出,中國品牌海外建設起步較晚,品牌資產積累較為單薄,知名度和美譽度都處于較低水平。另外在彩電核心技術上,中國企業還處于追趕階段,特別在OLED等下一代顯示技術上急需與國際接軌。可預見,彩電業未來的競爭將不再單純是硬件之間的競爭,而是轉變為操作系統、內容、軟件、芯片等多方面的較量,中國彩電企業要最后實現“超日趕韓”,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