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近日,中國專利保護協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12年年會在京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專利保護協會名譽會長路甬祥指出,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正步入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需要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制度,提升企業和全社會的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水平,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培育知識產權文化,推動落實國家知識戰略的各項任務。
隨著中國家電企業從價格戰走向技術戰、節能戰、創新戰的趨勢日漸明顯。而其中專利也變成各個企業爭相搶占的制高點。
在家電行業中,以彩電行業變化最大。歷時多年的發展,中國彩電業已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中發展最快、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支柱行業之一。近年來,我國生產和銷售的彩電占全球一半左右。但彩電技術從模擬向數字轉變的過程中,國產彩電企業面臨知識產權壁壘。
在中國電子視像協會的倡導下,由TCL、長虹、康佳、創維、海信、廈華、海爾、上廣電、新科、夏新等十家中國彩電骨干企業,每家出資100萬元的形式,聯手成立了深圳市中彩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任務之一是如何降低國外彩電企業征收的高額專利費。
借鑒歐美日韓彩電專利的發展經驗,中國彩電“專利池”將收集國內各彩電企業的彩電專利,目前已有2000余件。其中中國地面數字電視就有幾十項關鍵專利。同時專利池還購買國外彩電專利,也向國外彩電企業收取專利費,并與國外企業合作,聯合推進技術發展,實現專利交叉授權,讓我國的標準和專利發揮作用,抵擋國外專利的威脅;并讓技術專利走出科研院校進入產業,振興內需市場。
除家電業外,中國互聯網企業也是中國最具創新能力的企業群體之一,過去10年間累積了大量專利。以騰訊為例,截至2012年10月,已累積申請近6000項專利,在全球互聯網行業排名第三。 為解決國內專利“創造過剩,運營匱乏”的問題,陳一丹提出,當務之急是引導公眾樹立“消費專利、支付對價”的觀念。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