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2011年,伴隨著智能電視將取代互聯網電視成為新的市場銷售增長點,消費電子產品信息化推進委員會推出了《彩色電視機信息化指數評測通用規范》,首次提出電視也要評定“智商”。時隔一年,不僅智能電視消費迅速增長,3D電視加速普及,同時,彩電行業將新的發展方向聚焦在“大尺寸、超高清平板電視”領域,而六月以來政府節能補貼政策的實施,更加為彩電市場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跟隨智能電視的發展腳步,在今年9月底剛剛結束的“2012年智能家電產品智商評測結果發布會”上,消推委將《彩色電視機信息化指數評測通用規范》升級至2.0版,并發布了適用于全品類家電的《消費電子產品信息化指數和產品智商評價通則》。
筆者表示,《通則》的發布,一方面讓我們看到彩電企業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在智能技術水平上,更上一層樓,電視智能水平普遍提高,創維、長虹、TCL、海信、康佳、三星等國內外主要彩電制造企業的智能電視智商等級都達到了7星,同時,對整個彩電行業在智能化背景下的發展狀況分析中,我們也看到了目前智能電視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與障礙。到底何為智能?如何重新規劃智能電視的發展道路?這些問題讓不少彩電制造企業開始重新審視智能電視的現狀與未來。
內憂:真偽智能共存 “智能”亟需再定義
近兩年,“智能電視”已然成為消費者選購彩電的首要標準,據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產品調查辦公室《2012年智能家電產品市場需求調研報告》數據顯示,智能家電產品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市場認知度過半,達到64%。然而,在調查中我們也發現,不少消費者對于電視的智能應用功能的實際使用并非十分滿意。這除了與智能技術本身有待改進有關,還與不少商家打著“智能”的幌子,實際售賣網絡電視有關。一些商家抓住人們“不清楚智能電視的定義”、“沒有判斷家電智商的標準”等彩電消費市場的現狀,打出高價卻售賣低端的網絡電視,欺騙了消費者,擾亂智能市場的秩序。
網絡電視在性能上雖然無法與真正的智能電視相匹敵,但“價格”、“宣傳”帶來的“魔彈效應”,還是讓它成為智能電視首要打敗的強勁敵手,同時也讓不少彩電企業認識到,“智能”亟需再定義。在依靠《彩色電視機信息化指數評測通用規范》的升級,統一整個彩電行業內部智能評定標準的同時,還需要企業自身對“智能”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筆者指出,智能電視是彩電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彩電企業若想在智能上尋求突破,首先要關注人機互動,智能平臺的應用體驗,因為這不僅是消費者追求的目標,也是彩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外患:競爭愈加激烈 IT企業分食一杯羹
未來電視競爭和原來的競爭格局非常不一樣,過去的電視競爭就是傳統的彩電企業自己在打架,是同行之間的較量。而在智能時代,彩電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電視企業在互相血拼,IT企業也混入其中,欲與彩電大佬們分食一杯羹,這時,傳統的電視企業面臨的對手一下子擴大了很多。
早先,網絡巨頭谷歌聯合電視廠商索尼、硬件廠商羅技等巨頭,推出了采用Android操作系統的Google TV智能電視,意欲打造自有的電視產品;之后,微軟便放話“即將推出XBOX平板電視”;接著,聯想于今年五月份正式面向彩電市場推出了K系列四款智能電視,成為IT豪門進軍彩電市場的先行者;視頻網站樂視網,也于近日推出自有品牌“樂視TV超級電視”,成為全球首家推出自有品牌電視機的互聯網公司;而以電腦發家的蘋果,更是不甘示弱地喊出“向電視行業進軍”的口號。
彩電企業欲打“智能牌”,除了要肅清行業內部的“偽智能”,還要著手應對來自IT行業的跨界競爭。當然,IT企業在彩電市場也并非如魚得水。如聯想智能電視,其上市以來雖努力走“高端”產品路線,但銷量卻不容樂觀,和多數IT企業進軍彩電市場面臨的短板一樣,渠道成為聯想的軟肋。據了解,聯想智能電視僅在一二線城市的幾十家蘇寧、國美門店有售。
筆者表示,IT廠商做電視優勢在于軟件,但是國內彩電行業并不是完全由技術決定的,還有因規模而決定的采購成本,因渠道而決定的部分銷售成本等等。彩電廠商因長時間與消費者行為有直接的接觸和了解,故能夠駕輕就熟地掌握消費者的行為模式。而IT廠商進入彩電行業有市場機會,但也面臨著風險和壓力。所以,對于中國的彩電企業來說,必須要把產品真真正正的做好,在此基礎上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的交互體驗。
對策:彩電企業發展 智能戰略是關鍵
怎樣不被以軟件應用為發展核心的IT企業趕超,怎樣擺脫過去只憑“硬終端”博弈的狀況,不少彩電廠商發現,未來電視產業的發展,“智能戰略”是關鍵。近期,以國內兩大彩電巨頭長虹和海信為首,相繼提出自己的智能戰略,以及在智能戰略布局下的收獲和感悟。
以長虹為例,其智能戰略與同行的最大差異就在于基于商業模式來做智能。長虹公司常務副總、多媒體產業集團董事長林茂祥認為,好的商業模式,以及基于這商業模式發展起來的產業鏈、應用平臺、用戶資源,是實現智能戰略真正轉型的鑰匙。而在整個智能產業鏈上,“應用的差異化”是實現終端產品差異化的唯一、且最關鍵的一環。應用的差異化又靠什么來實現?就要靠商業運營的可持續和強有力的支持。
長虹、海信兩大企業在智能戰略布局中,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在“開發環境的運營”、“產業鏈條的整合”以及“用戶體驗的便捷”幾大方面,原因何在?首先,智能電視應用生態系統面臨的一個最大的難題就是“碎片化”:一方面,不同的電視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統和芯片,應用無法屏蔽這些差異,無法在不同的電視產品之間兼容,從而給應用開發者帶來了極大障礙;另一方面,沒有統一標準研發的智能外設產品千變萬化,不能適配每款智能電視,也會影響應用開發的效率。其次,今天的家電迎來了“全民智能”,它所牽引的是N個終端設備、N個業務鏈條、N種運營模式,電視只是N個終端之一。最后,不少智能電視越做越復雜,已經背離了“智能”的最初涵義,成為“雞肋”。消費者面對一堆所謂強大的功能,卻無從下手,這也將最終導致消費者與智能電視漸行漸遠。
筆者指出,電視智能化浪潮將引發一場大的行業洗牌,很多企業將無法避免被淘汰的命運。企業若想稱霸智能時代,而不是游走于行業邊緣,戰略布局是關鍵的一環,也是企業尋求新的發展思路的前提。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