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盡管全球面板產業仍未呈現出明顯的回暖跡象,自今年4月1日開始上調液晶面板進口關稅的政策還是對國內面板廠商形成了一定的保護,加之自6月1日開始推出的節能惠民政策向本土彩電廠商的“傾斜”,也有利于國內面板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在這樣的利好之下,近期,國產面板企業再發力,華星光電8.5代線項目提前達產,另有消息指,京東方也計劃在重慶投資8.5代線項目。
國內面板企業仍有市場空間
全球液晶面板市場下半年的變量增加,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市場需求疲軟的情況也仍在持續,全球液晶面板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對于國內液晶面板市場,盡管此前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陸刃波公開表示,雖然現今中國市場對于8.5代線的需求旺盛,但未來液晶面板技術能否滿足市場需求還有待商榷。
但仍有業內人士如東京方董事長王東升持樂觀態度,認為國內液晶面板行業遠沒有達到飽和的狀態。此外,從今年4月1日起,我國對32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面板進口關稅暫定稅率從3%上調至5%,對國內面板廠商形成一定的保護,近幾個月來,國內彩電整機企業對內采購的比重明顯增加。國家自6月1日開始推出的節能惠民政策向本土彩電廠商的“傾斜”,也被認為有利于國內面板企業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華星光電8.5代線提前實現滿產
利好之下,國產面板企業再發力,近日TCL集團宣布,其控股的、總投資220億元的華星光電8.5代線項目提前三個月超越10萬片的設計滿載產能,9月份實現10.8萬片基板,良品率高達95%。據TCL集團董事長兼華星光電董事長李東生介紹,華星光電自2010年3月動工起用時17個月建成投產、10個月爬坡滿產,創造業界最快紀錄。
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Display Search公布最新報告顯示,今年9月華星產品出貨占世界市場份額為9.5%,已超越夏普成為全球第五,其中32吋產品出貨為全球第一,同時在中國內地市場取代LGD成為第二大液晶面板供應商,僅次于臺灣奇美。華星光電高級副總裁金盱植認為,華星光電的優勢在于采購成本低,產品售價更具競爭力,“現在面板原材料供給充足,且競爭對手已經將價格壓得很低,華星光電的采購成本很劃算”。同時保持高品質和高效率,“以面板穿透率為例,華星光電達到7%,遠高于行業一般水平的5%,客戶可以減少光源的使用,節省成本。”得益于TCL集團采購,華星光電在市場觸覺上、產品反饋上、客戶互動上效率也要更高。
據華星光電代理CEO陳立宜介紹,目前四道光罩制程全面應用于3英寸產品,預計明年擴大至其他尺寸產品,并且將導入GOA、COA等先進工藝。另外37英寸、46英寸面板產品已實現量產,正積極開發55英寸等其他尺寸及4K2K超高清面板產品,“隨著新技術的應用與新產品的推出,公司競爭力有望進一步提升”。
在華星光電產能持續提升、產品線不斷豐富的同時,同為國產面板企業的京東方則選擇了另一種發力的方向。
有媒體報道稱,業內人士透露京東方正與重慶市政府接觸,計劃在當地的水土高新園區投資280億元建設第三條8.5代線液晶面板生產線。而此前上個月京東方剛公告了將在合肥市投資建設一條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TFT-LCD)8.5代全工序生產線項目的消息。項目投資總額285億元,京東方與合肥方面將合資成立合肥鑫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該生產線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平臺,注冊資本為170億元,其中100億元由合肥市政府、巢湖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指定的投資平臺籌集,其余70億首先由京東方通過資本市場或其他方式自籌解決。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