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隨著華星光電、京東方等面板項目的陸續達產,面板行業韓、日及中國臺灣三級的競爭格局將發生變化。為打壓國內企業的快遞發展,不排除這三股勢力聯手降低面板價格的可能性,面板業回暖的速度可能被迫放緩。
華星光電月產能達到10萬片
提前了3個月,原定于2013年1月才能實現達產的華星光電8.5代面板項目,在本月提前實現10萬片的設計滿載產能,9月已經生產10.8萬片。
據了解,華星光電自2010年3月動工起用時17個月建成投產、10個月爬坡滿產,這樣的速度在面板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創下了紀錄。從去年10月量產以來項目不僅產能快速提升,良品率也已經達到95%。TCL集團董事長兼華星光電董事長李東生表示,將以華星光電順利滿產為新的起點,繼續推進技術創新,把華星光電打造成為具有核心技術優勢和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為實現工信部《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平板電視面板自給率80%以上”的產業目標做出貢獻。
日系正退出產業競爭格局
第三方調研機構Display Search公布最新報告顯示,今年9月華星產品出貨占世界市場份額為9.5%,已超越夏普成為全球第五,其中32英寸產品出貨為全球第一,同時在中國內地市場成為第二大液晶面板供應商。
一直以來,在全球大尺寸液晶顯示領域,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的三極之勢一直很穩固,但隨著中韓兩國在華發力高4代線生產,這一格局正面臨著巨變。
松下、索尼等企業目前已逐步退出了液晶面板領域,在大尺寸面板領域惟一有競爭力的企業就是夏普,業內一直認為夏普不僅在本土有10代線,在南京中電熊貓的10代線項目中也扮演著技術提供方的角色。不過不久前,日本夏普大中華區CEO菅野信行明確向記者表示在中國市場一直沒有涉及10代線項目。這意味在大尺寸面板領域,具有實際產能的日系企業已經不多。國內企業京東方早在7月底8.5代線已達滿產,TCL旗下的華星光電也提前達產。奧維分析師李秋緯指出,隨著國內面板產業逐步發展壯大,競爭態勢也將發生變化。
面板面臨新一輪價格下滑
一石激起千層浪,國內面板企業一日千里的發展速度已經讓國際面板大佬開始玩“心理戰術”,友達、奇美等國際面板企業紛紛表示面板行業開始復蘇,不僅價格大幅上揚,市場也一度吃緊。奇美官方還發布消息稱,其大尺寸面板產品四季度仍然供不應求。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大佬集中表態意在讓國內面板企業在面板關稅提高前加量采購”。據了解,以TCL為代表的國內面板企業正在申請提高面板進口關稅,業內均預計明年年初面板關稅就會上調,這樣國際面板企業的競爭力將明顯縮水,此時國際面板企業放出漲價、供不應求等言論就是為了影響國內整機企業,讓他們迅速出手,在面板關稅上漲前加大進貨量。
此外,隨著國內面板企業的不斷壯大,國內面板企業的采購方向會發生變化。華星光電的達產儀式上創維、長虹、海信的高管作為合作伙伴悉數到場,并表現出對中國面板行業的信心。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中國內地面板行業的逐漸壯大,分流了韓國和中國臺灣企業大部分的市場,不排除這些企業聯手再度進行壟斷聯盟,據了解日韓及中國臺灣的液晶顯示器廠商每月和每季度都會召開例行會議,商定液晶顯示器面板的價格和供給控制情況。這讓剛剛回暖的面板市場又將進入下滑期。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