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對于大眾來說,功放從來都是與音響、揚聲器放在一塊的,如果有獨立的功放相較于傳統的內置功放有何區別的話,那就是擁有獨立外殼的功放不用和揚聲器擠在一起了,這樣的結果可以極大的提高功放的散熱性及音響揚聲器音質的純凈度。獨立功放的問世過程就反映了獨立功放相對于內置功放設計最大的優勢,那就是獨立功放由于沒有了內置的體積限制,所以可以做到更好的散熱效果。體現在多媒體音箱上,內置功放的音箱,由于被密封在導熱效果極差的木箱體內,只能通過倒相管的對流進行散熱。雖然使用金屬背板、散熱片外置的方式,可以解決功放芯片散熱的問題,但變壓器等發熱部件的散熱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而對于獨立功放來說,雖然功放電路同樣被封在盒子里,但由于功放盒不像音箱,沒有密封的要求,所以可以在發熱部件的位置開出大量的散熱孔,使得熱量可以通過自然對流迅速的發散出去。這對于大功率功放尤為重要。
從功放的一方面來說,獨立功放對于電路設計有利。內置功放的音箱,由于功放在箱體內,所以為了容積、穩定性等諸多原因,電路設計的都盡量緊湊,電路的安排也千奇百怪。往往不能達到最優化的電路排布。而獨立功放,由于具備了獨立的功放盒,具有充足的空間,所以電路設計上可以一切從電學設計的需要出發,而不受客觀因素的干擾。 獨立功放對于電路的穩定發揮有利。內置功放的工作環境是很惡劣的,在箱體內的空氣處于不停的振動中,這些振動的空氣會推動功放的PCB板和電子元件同樣發生微小的振動,而電容等元件的振動,將會產生放大效應,反映到回放的聲音中去,空氣與電子元件特別是細密的電路針腳之間的摩擦也會產生摩擦聲,使得回放的聲音中出現雜聲。
而且,除了機械振動的影響,揚聲器也會對功放電路產生電磁上的影響。即便是防磁喇叭,微小的漏磁也是不可能絕對避免的,特別是碩大的低音喇叭更是如此。揚聲器的漏磁會與功放電路的電源、IC等元件產生復雜的相互作用,從而對功放電路中的電流產生干擾,這種干擾也會被功放電路給予放大,從而產生干擾的電流聲。 而從揚聲器與音箱的一方來說呢?由于音箱的聲學設計,實際是按照裸箱為基準設計的,然而在加入了內置功放后,實際箱體的容積變小了。而對于在左右聲道音箱中設計電路的音箱來說,內置功放還使得左右聲道的箱體在聲學上實際不對稱。這種差異必然反映到聲音回放的效果上。而獨立功放,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而且,獨立功放由于不必在箱體上開多余的孔,也減小了箱體漏氣的可能。
我們看在Hi-Fi領域里的獨立功放產品,它們在設計上都充分發揮了獨立功放本身的優勢。一般來說,在這些功放上,都利用外殼內較大的容積,將變壓器等強電設備和信號電路等弱點設備分別隔離開來,而將主要的功率電路及它們的散熱片放在整個功放外殼中通風最好、最有利于散熱的地方。這樣一來,就充分保證了各個電路部分都能處于最好的工作狀態下。而這是內置功放電路所做不到的。
這些,是使用獨立功放的原因。但在這個基礎上,由于采用了方便的獨立功放盒,所以也就具備了在上面增加內置功放電路所無法支持的功能的條件。而這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獨立功放最明顯的優點——獨立功放最明顯的優點,就是操控變得方便了。對于普通的內置功放音箱來說,開關、音量旋鈕等一般都放在音箱后部(雖然有側置或前置的設計,但往往會影響到音箱的音質表現),特別是X.1音箱,更是只能將這些東西放到地上的低音炮上,使用起來當然很不方便。
雖然有些音箱使用了線控或是將控制器設計在左右聲道其中的一個音箱上,但所能提供的功能也很有限。而將功放外置,由于有獨立的功放盒,所以可以將開關、旋鈕等都放到功放盒上,使用起來相當方便。同時,也由于這樣,可以提供更為豐富的調節功能,而不會受操控條件的限制。不僅僅如此,在Hi-Fi和AV領域,功放中一般都加入了大量的其他功能,如收音、解碼、多輸入乃至DSP音效處理等等。這些并不是將功放獨立出來的原因,但確實最大的利用了獨立功放優勢的地方。
如果不考慮體積、價格等等原因,只從使用效果角度考慮的話,那么獨立功放要全面優于內置功放的設計。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在Hi-Fi、AV等領域,除了監聽設備等少數對于功放的一致性要求極高的設備外,基本上都采用了獨立功放的設計。
外置功放未能擺脫驅動性能的“獨立”
但是,相對于Hi-Fi領域的普及來說,在多媒體領域里,獨立功放的設計并不多見。表面上看來,這似乎是因為Hi-Fi功放大都使用了復雜的分立元件電路設計,而多媒體產品大都使用的是比較簡單的集成電路功放模塊。但實際上,這并不是是否是獨立功放的理由。并不是說將功放放到一個外置盒里,就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功放了。這只能稱為“外置”,但要說“獨立”,則還應該具備更多的設計因素。
前面我們介紹了獨立功放的各項優點,而作為獨立功放,既然花出更多的成本將功放獨立出來,當然應該按照獨立功放的設計理念,將獨立功放的各項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這就需要根據獨立功放的結構作有針對性的設計。要利用獨立功放在電路體積和操控性上的優勢,提供內置功放所不能提供的更豐富的功能。這樣才能使得功放獨立付出的成本物有所值。
簡單的將標準內置功放電路移植外置盒中,也是一種外置功放設計,但是由于在電學結構上,這和內置功放沒有區別,所以只是對方便調節和減少機械與電磁干擾有利一些,并不能發揮出外置功放的全部優點,這只是一種“外置”,但不能說是典型的“獨立功放”。按照外置盒的結構設計電路,使功放模塊得到了最好的機械結構和散熱支持。同時,利用外置盒帶來的大空間,提供了遙控、分段調節、多信號輸入、等響度、耳放等多項功能,這就使得獨立功放盒具備了一個完整家電功放的各項功能,從而不再是音箱的一項“附屬品”,而是可以脫離原套音箱獨立使用的小型功放產品。
傳統意義上的“外置功放”,依然是多媒體音箱的一個組成部分,功率上的薄弱、功能上的欠缺以及由內置功放衍生而導致的先天結構不足使得功放雖然外置,但依然是音箱的附屬物,既缺乏獨立使用的價值,也缺乏獨立使用的能力。而iFi系列將“外置功放“升級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功放,強大的功能和具擴展性的結構,使得iFi功放不僅可以和本系列的音箱一起使用,而且具備了強大的升級搭配能力。
未來的多媒體獨立功放,不會僅僅是將內置功放電路原封不動移至外置盒中的“外置功放”,而將是像HI-FI功放一般,具有豐富的功能、強大的驅動能力及靈活的搭配性的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功放。
(編輯:Karl)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