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9月27日,在第十三屆西博會上,85英寸的國內最大等離子屏亮相高新技術館四川省智能電視產業聯盟展臺。這意味著“長虹制造”再一次打破國外壟斷,為智能電視產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隨著智能電視興起,家電企業都盯緊了這塊千億美元級的大蛋糕。作為產業龍頭,長虹依托規;a,在完善從屏到整機的全產業鏈的同時,正致力于發展以“云計算”技術為支撐的智能電視產業及配套。
最大等離子屏下線
寬2米,高1.2米,對角線長85英寸——目前國內最大的等離子顯示屏在長虹成功下線。這意味著我國突破了日韓技術壟斷,將為等離子產業及配套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長虹相關負責人介紹,等離子屏幕尺寸越大,生產難度越高,對各個環節的技術都有著苛刻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涂熒光粉時,屏越大,平整度與均勻度就越難保證。而此次下線的85英寸是在一整張未經切割玻璃上進行諸多工藝。
自2007年PDP項目啟動以來,長虹在2010年1月正式實現中國PDP屏的制造,目前已形成年產PDP模組216萬片(以42寸計)的生產能力。已在PDP核心顯示模組上申請了近一千件專利,其中絕大多數為發明專利。
一大批中小企業通過產業配套的方式,從中嘗到了“等離子”帶來的甜頭。目前,圍繞這塊大蛋糕正在形成包含一大批上游化工、電子漿料材料、微電子、半導體、平板顯示用玻璃燈完整的本土化等離子產業鏈。
在原材料本土化配套方面,長虹已經與23家企業在玻璃粉、熒光粉等九大領域開展實質性的合作,熒光粉已經部分的進入了量產配套,還有很多材料進入了測試和小批量生產。
這九大材料配套,占到屏材料成本的90%以上。在模組零部件方面,已經與20多個廠家在專用IC、濾光膜、電源、金屬背板等器件和部件方面啟動了合作開發,也是在90%以上本土開發、本土化配套。
在這一背景下,今年7月,四川智能電視產業聯盟順勢而生。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致力于打造本土化配套產業鏈,業務范圍涵蓋智能電視芯片(SOC)、LCD/PDP/OLED新型顯示屏及配套部件和材料、智能終端外設等價值鏈高端環節。
智能電視占比第一
不僅僅是對以整機、模組產業鏈為基礎的硬件的關注,在產業聯盟的框架內,長虹將沿著硬件、軟件兩條主線構建產業發展生態。事實上,以“智能平臺”、“智能操控”及“智能應用”為基礎的軟件正是當下智能家電競爭焦點。
四川省經信委副主任伍丕光介紹,聯盟將創新體制、機制,將聯盟建設與專業園區建設結合,依托成都長虹科技公司,打造成都“智慧電視產業園區”,開展智能電視相關產業孵化,促進四川智能電視產業集聚。
在聯盟展臺,長虹智能電視開放平臺引人注目。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平臺是由應用程序商店、數據挖掘、支付匯聚平臺、廣告匯聚平臺、聚合服務平臺五個子平臺構成的智能電視生態圈,并結合聯盟成員,形成戰略產業化。例如,與電信等在云計算、云存儲等業務上進行強有力的戰略合作。
業內人士指出,智能電視的快速發展,產生一大批新的應用,如視頻類APP、電視屏游戲、語音智控,電視網絡購物等,這些新的應用催生了一個新的智能生態鏈。比如在智能電視操作系統、芯片、APP的生態鏈構建、智能電視商業模式等方面,都充滿機遇。
龍頭企業終端銷售抬頭為四川智能電視產業發展憑添勝算。據奧維咨詢(AVC)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長虹智能電視零售量為33.4萬臺,同比上升406.9%;零售量品牌占有率為20.4%,市場排名第一。業內人士認為,長虹整機銷售的抬頭有助于集聚行業優勢資源,為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形成統一的市場標準帶來競爭優勢。
長虹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電視行業而言,智能電視產業生態正在呈現出終端、應用、服務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價值創造模式特點和趨勢,圍繞并透過終端的資源整合和產業協同打造產業生態成為了新盈利模式的關鍵。
四川省經信委領導透露,未來三年內,聯盟將建立四川智能電視產業園,在此基礎上逐步建成智能電視產業生態環境,并將以智能電視為中心,完善云服務技術,強化黑白家電融合控制,實現端云一體化的智能系統。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