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與LED(使用發光二極管作為光源)電視、3D電視以及智能電視一樣,三星將在有機EL(電致發光)電視領域繼續引領世界潮流。”
在不久前舉行的全球最大規模家電展“IFA”上,韓國三星電子市場營銷部負責人透露了三星的目標。
IFA展會上,三星在歐洲首次公開了預計將于今年正式發售的55英寸有機EL電視。而三星的展位中,有機EL電視鮮艷的色彩也吸引了大批觀眾。
三星此次發布了新功能,那就是應用能夠快速顯示的有機EL的特點,使戴著專用眼鏡的兩位觀眾在同一臺電視機上能觀看不同的節目,這一新功能震驚了會場。
智能手機銷量不斷擴大的三星,2012年4~6月份的合并營業收入中超過60%由手機部門貢獻。但是,不僅是移動終端,三星在連續6年位居全球市場份額首位的超薄電視領域中,也把日本企業甩開了一大截。
在作為主力的LED電視中,75英寸的大型機型搭載了可以用身體動作操作畫面的新功能以及可以連接網絡的智能功能。加上窄邊框的設計,可以捕捉到手勢的攝像頭也只需簡單操作就能收納在屏幕上等,其外觀也堪稱完美。
由此,可以看出,三星在追求畫面尺寸、圖像質量、設計、功能等“全方位”都要做到最頂尖。
與三星一樣,以全方位戰略一直追趕著三星的是占全球市場份額第2位的韓國企業LG電子。
IFA展會上,大部分競爭對手都將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產品放在前面,但LG巨大的展位幾乎都被電視相關展示所占據。
最吸引眼球的還是預定今年發售的55英寸有機EL電視。此外,LG還發布了支持分辨率是全高清(高清晰度)4倍的“4K”的84英寸大型3D電視。加之擁有操作性強以及內容充實的智能電視等在內,LG在產品和技術層面的實力一點也不遜色于三星。
日本企業在“附加價值”上費盡心思
隨著全球經濟不景氣,且受產品價格下跌影響,各企業的電視業務都面臨著嚴峻的環境。但是,即使在這種環境下,2011年度,三星的電視相關部門仍確保了約970億日元的盈余,LG的該部門也確保了約290億日元的盈余。
這兩家韓國企業能夠加速推進最尖端產品的開發,就是因為有比較穩定的營業收入的支撐。
LG家庭娛樂部門負責市場營銷策略的李副總裁表示,“3D電視的銷售在中國等地不斷擴大,本公司的電視業務處于非常良好的狀態。(今后將發售的)有機EL電視也搭載了智能功能和3D功能,我們將以產品的競爭力奪取市場的領導地位。”
據NPD Display Search預測,2016年,人們對3D電視的需求將占所有電視需求的35%,相比2012年的17%大幅提升。此外,2016年,預計今后將逐漸實用化的搭載3D功能的有機EL電視的需求將增至1000萬臺。三星和LG很有可能成為新一代電視的牽引力。
而急于重建電視業務的日本國內的各企業在擴大所涉獵的產品范圍上都很慎重。展會上的展示與三星、LG比起來也比較普通。大多數企業選擇先確定確實有利可圖的領域,再采用將經營資源集中的戰略。
“如果加上出色的音質,那么4K電視將更讓人激動”,IFA開幕之前,索尼的平井一夫社長親自登臺發表看法。
索尼對韓國企業大張旗鼓推進的3D技術和智能功能保持沉默,相反展出了年內將發售的“Bravia”84英寸4K電視。該款產品配備了搭載專有信號處理技術的揚聲器,希望通過提升圖像質量和聲音,強化用戶身臨其境的感覺。
預計索尼的4K電視在歐洲的銷售價格將近250萬日元。索尼以能夠將不同分辨率的視頻信號轉換為4K的高分辨率的獨特技術等為優勢,企圖通過大型電視改善自己的盈利能力。
不想參與競爭的企業
但是,單憑提高分辨率最終還是會導致再次陷入價格競爭。實際上,在IFA展會上,不光韓國企業,中國的海信集團也展出了4K電視等,新興勢力也有非常引人注目的發展。
平井社長在強調以音響這一“附加價值”為競爭力的同時,應該也存在這種危機感。
圍繞3D和4K等的競爭,日本國產企業中也有一些企業不愿參與到不斷有競爭對手加入、以“體力”決定勝負的領域中?嘤陔娨暫鸵壕I務收益低迷的夏普就是其中一家。
夏普在IFA上展示的樣品是搭載新視頻處理技術“ICC”的高清液晶電視,該產品的攤位前連日來吸引了很多顧客。
夏普的電視與I3研究所(東京世田谷區)共同開發,結合高清面板,實現了讓用戶如親眼看風景般的立體感。
雖然使用的面板與4K擁有同等分辨率,但夏普并不打算以“4K”的名義宣傳推廣。“無論如何要以搭載ICC技術的新種類產品推出。不想被約束在4K的框框里”,AV系統業務部的草尾寬業務部長表示。
松下展出了應用4K等離子面板,能夠裸眼享受3D視覺的103英寸大型顯示屏,并將產品定位于“以面向企業的非電視用途為中心”。而面向消費者的產品中,松下將火力集中在了加強與移動終端連接的智能電視等。
目前,超薄電視市場中,三星和LG握有全球市場份額的35%(以出貨量為準)。而這一形勢就形成了目前以高份額為優勢、通過全方位戰略迅速發展的韓國企業和以利潤為導向、企圖進行業務重建的日本企業。
兩者之外,擁有價格競爭力且正在不斷提高技術能力的中國企業的追趕腳步也越來越快。電視業務的競爭環境將愈發嚴峻。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