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 3年,從甘肅、到陜西、再到青海,“多媒體愛心課堂”足跡深入西北,播下希望的種子;3年,為24所學校捐建29間多媒體教室,培訓200余名中小學教師,愛普生用行動踐行愛的承諾。
三載堅持,愛心腳步不曾停歇
在“科教興國”戰略的指導下,我國的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已取得長足進步。但由于我國東西部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城鄉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在西部鄉村,教育水平和教學設施大大落后于東部城鎮地區,這是無法回避的現實。
近年,國家又啟動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力爭通過五年時間,實現農村中小學所有班級多媒體教學設備基本覆蓋。但在西部省區,地方財政相對薄弱,單靠政府力量短時間難以完全滿足所有學校在基礎設施和教學設備上的需求,因此需要得到更多社會資源的介入。一直走在鄉村教育援助前沿的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于2009年開始啟動了“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西部教育支援計劃,至今已堅持3年。繼在甘肅和陜西兩省成功實施后,今年,“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來到了青海。
今年在青海啟動的“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項目,由多媒體教室捐建、教師培訓、項目拓展、優秀課件評選等幾部分組成。項目旨在協助政府完善青海地區的鄉村教育設施,開展多樣化教學,為提升青海省整體現代化教學水平,貢獻一份力量。
2012年5月底,“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項目在西寧正式啟動,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攜手青海省電化教育館、青海省教育發展基金會,為青海省6所學校捐建了11間多媒體教室,充分利用了愛普生在教育領域的產品技術優勢,在投影機、電腦等教學設備上給學校提供贊助,構筑起較為完善的多媒體教學硬件平臺。6月19日,愛普生在青海省援建的首家多媒體教室在西寧市湟中縣魯沙爾第一小學落成并投入使用,“多媒體愛心課堂”在青海正式開課。
軟硬兼顧,致力提升西部鄉村教育信息化
西部鄉鎮中小學,硬件條件的缺失是有目共睹。然而,愛普生多年來在援助鄉村教育的實踐中發現,相較于硬件缺乏而言,更為關鍵的問題是“軟件”的缺失——很多學校即便配備了多媒體教室,卻又受制于教師的多媒體應用水平,先進設備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造成資源的浪費。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僅靠硬件的提升并不能做到教學效果最大化,更重要是教師教學觀念和模式的轉變。為了解決“軟件”問題,7月19日,“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西部教師培訓在上海啟動,來自青海省5個縣6所學校的骨干教師共計40多人在上海接受了為期一周的多媒體教學應用培訓。從培訓課程可以看出,技術性的操作實踐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培訓內容針對教師們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提升。多媒體教室的硬件設施只會為改變帶來機會,而設備的應用者——教師——才是提升西部鄉村教育水平的執行人。
“鄉村教育需要全方位的解決方案,不僅需要硬件設備,更需要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技能、思維方式、教學理念。所以,我們希望能充分利用愛普生在教育領域的產品技術優勢,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支持中國西部地區開展多樣化教學。”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品牌部王凱部門經理表示。“下半年,我們還將通過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多媒體優秀課件評選,進一步調動老師們開展多媒體教學的積極性。
愛心傳遞,履行企業公民責任
作為世界500強的跨國企業,愛普生公司一直致力于中國教育公益事業的發展。從2004年起至今,愛普生在中國開展教育公益事業已經有8年的時間。從“紅粉筆•愛普生示范學校”,再到“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計劃,愛普生不僅創新著它的教育支援模式,更是在持續履行著一個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青海省教育廳副廳長來萍表示,“愛普生公司的捐贈及培訓,將愛心傳遞到青海,為我們的基礎教育與發達地區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添力助跑,將促使我們縮短與發達地區在教育水平上的差距。期待‘愛心’能繼續傳遞,使青海省更多的師生受益。”愛普生公司品牌部門經理王凱則表示,“我們將繼續結合企業自身專業優勢,在西部地區不斷擴展‘愛普生•多媒體愛心課堂’項目,協助西部政府完善學校的教育設施,拓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促進現代化教育水平的提升,為西部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