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家用電器強制性能效標準、標識及相關財政措施是促進家電市場朝更高能效方向轉型的有效政策工具。
中國已經成為電視生產、出口和消費大國。2011年我國液晶電視產量已超過1億臺,其中出口超過5300萬臺,國內銷售約4500萬臺。電視綜合能源消耗不斷增長。
影響電視機能耗因素增多
雖然節能技術不斷發展,電視能效水平持續提高,但影響電視機能耗的因素也日趨增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普及率增加。隨著中國城鎮化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家庭電視平均擁有量從每戶一臺增加到多臺。二是屏幕尺寸不斷增大。中國市場電視平均尺寸從2009年的31.6英寸增加到2012年的34.5英寸,3年內增長了近10%,預計到2014年電視機平均尺寸將達到34.6英寸。三是電視信號多樣化。從傳統的電視天線到閉路有線電視再到數字(含高清)電視,電視信號源技術不斷更新,信號源呈多樣化發展趨勢。制備信號源所需設備和不同接收設備帶來的額外能源消耗不斷增加。四是電視功能集成化。隨著信息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視也集成了更多的功能,如高清視頻播放、游戲和上網等。
新能效標準指標大幅提高
各國經驗表明,家用電器強制性能效標準、標識及相關財政措施是促進家電市場朝更高能效方向轉型的有效政策工具。
我國平板電視能效標準GB24850-2010《平板電視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于2010年12月1日實施,該標準是第一個針對平板電視能效指標、能效等級和測試方法等做出詳細規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國標GB24850-2010規定能效等級為一級和二級的產品可以被認證為節能產品。我們分析了市場上所售的超過2500個型號的電視產品,發現目前中國市場上82%的平板電視可以被認證為節能產品,遠遠超過節能產品市場占有率20%~25%的合理水平,標準已明顯滯后。為適應和引導市場發展,針對此標準的首次修訂已經展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現已公布。草案擬將電視機的能效指標大幅提高,新標準中三級產品的能效指標將高于舊標準的一級能效指標。如新標準中三級液晶電視的最低能效指數要求為1.7,但是由于新標準調整了液晶電視能效修正系數,新標準的1.7經折算后約等同于舊標準的1.55,折算后的指數仍高于舊標準一級1.4的要求。這意味著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產品(三級,二級和部分一級產品)將被淘汰。
避免補貼超大尺寸的電視
5月發布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平板電視推廣實施細則》,要求對通過能效標識備案的能效一級、被動待機功率不大于0.5瓦且能效指數達到1.7以上的液晶電視和能效指數達到1.4以上的等離子電視按尺寸給與不同程度的補貼。此次細則的出臺,打破了以往只依據能效等級進行補貼的普惠制做法,僅針對一級產品中不同能效指數的產品有區別地進行補貼。這種補貼政策更為科學,是政策設計的一大進步。
我們對新政實施后市場的變化進行了追蹤研究,認為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第一,補貼政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推廣節能產品,淘汰落后技術,因此補貼政策應只針對最具節能潛力的新技術產品。
第二,貼政策應避免補貼超大尺寸的電視。即使采用最先進的節能技術,超大尺寸電視的絕對能耗仍然比小尺寸電視高出很多。研究結果表明,目前中國市場銷售的平板電視主流尺寸是30英寸到50英寸,約占總銷量的70%。但此范圍內一級能效產品比重相對較低。據統計,30到40英寸平板電視中一級產品約占52%,低于58%的平均水平。然而從42英寸到55英寸,平板電視的能效指數有較為明顯的提升,大于50英寸的產品中一級產品比例高達74%。而此次節能補貼中,電視尺寸越大,補貼額度越高,導致大量的資金不能流向量大面廣的中小尺寸電視。要享受最高額度的節能補貼,必須購買42英寸以上的電視,無形中鼓勵消費者購買超出實際需要的更大尺寸且絕對能耗更多的電視,這違背了推動綠色消費的初衷,反而可能會提高電視使用過程中的總能耗。
第三,補貼額度的市場撬動杠桿作用不明顯。對十幾個國家家電補貼政策的研究結果表明,只有當家電節能補貼的額度達到產品銷售價格的20%~30%時,消費者才會有明確的選擇傾向,補貼政策也才會真正有效地推動市場向節能方向轉型。此次對電視的平均補貼額度還不到售價的10%,部分節能高效電視補貼后的價格仍明顯高于普通產品,對價格較為敏感的普通消費者仍然會傾向于選擇更低價產品,而非更節能產品。
第四,由于我國能效標識采取的是“企業自我聲明+備案+市場監管”的實施模式,因此在新政出臺極短的時間內出現了企業大面積突擊修改備案信息的現象。在這種狀況下,如何加強對備案的審核、對產品能效符合性監督和檢測、對虛標騙補行為進行打擊就成為政策制定者應關注的問題。國家相關部門應制訂新的辦法,采取更嚴密有效的方式,避免虛標騙補現象的出現。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