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隨著彩電出口旺季的到來,下半年我國彩電企業出口訂單將有所增加。但歐美出口前景黯淡,下半年彩電出口可能會出現旺季不旺的態勢。傳統家電強國日本已經呈現下滑趨勢,技術革新給中國彩電企業帶來機遇,未來出口收益將主要取決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智能電視,預計全年出口增幅3%左右。
上半年我國彩電出口平緩增長
據海關統計,2012年上半年我國彩電出口量為2829.8萬臺,同比增長1.06%;出口額為54.8億美元,同比下降7.77%。
從出口結構分析看,陰極射線顯像管彩電(CRT)出口繼續下滑近四成,平板液晶電視則同比增長11%。據統計,2012年上半年平板電視占彩電出口比重為88%,比2011年同期(80.4%)提高了7.6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液晶顯示器彩電出口約2484萬臺,同比增長11%,金額約52.3億美元,同比下降4.4%;等離子彩電(PDP)出口約12.6萬臺,同比下降38.6%,金額約4520萬美元,同比大降59%;CRT電視出口約330.7萬臺,同比下降38.7%,金額約2.1億美元,同比下降42.8%。上半年我彩電出口平均單價出現下滑,彩電整體出口平均單價193.7美元/臺,同比下降8.74%,其中CRT彩電的單價約62.7美元/臺,同比下降6.64%;液晶彩電出口單價約210.4美元/臺,同比下降13.9%;PDP彩電出口單價約359.5美元/臺,同比下降33.2%。
彩電出口一季度下滑二季度出現回升
通常一季度是彩電出口的傳統淡季,加上受歐債危機、發展中國家通脹壓力加大以及中東政治局勢動蕩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響,我國彩電出口金額同比下降一成多;好在歐洲杯和奧運會帶動了部分彩電的出口,并且CRT電視正快速被液晶平板電視所替代,所以二季度的液晶電視出口量同比呈上升趨勢。
液晶平板彩電仍為出口主力
從出口產品結構來看,液晶平板彩電(LCD和LED)出口數量有所增加,金額有微幅下降;液晶電視的出口比例進一步擴大,而CRT電視的出口比例進一步縮小,出口金額只占我國同期彩電出口總額的3%。這與液晶電視的發展趨勢有關,液晶彩電出口的強勁增長進一步提高了高端產品在彩電出口中的比重,數量已占我國同期彩電出口總量的87%,金額占我國同期彩電出口總額的95%。
縱觀歷史和未來,2006~2012上半年平板電視在彩電整體出口上的比重已由2006年的35%升至2012年上半年的95%。這充分印證了中國彩電制造結構和彩電出口結構已由CRT完整的產業鏈向平板電視業成功轉型。2012年的液晶平板電視市場在國內外消費需求的拉動下,發展空間依然較大。
但在液晶電視出口數量增加的情況下,金額卻有所下降,出現了量漲價跌的局面;特別是液晶電視單價下降較多,在大屏幕和高端比重增加的趨勢下,出口單價仍降低了近14%,這是導致上半年彩電總出口額同比降7.8%的主要原因。
歐美發達國家需求同比增長亞洲拉美市場同比減少
從出口量值來看,北美、亞洲依然是我國彩電出口的主要市場,歐洲為我國彩電出口的第三大市場。由于受歐美金融危機影響,去年我國彩電出口下降。由于歐洲杯和奧運會的舉辦,上半年我國彩電對北美洲、歐洲出口增長比較顯著。在前10大出口國中,我國對俄羅斯、加拿大、巴西彩電出口增長幅度較大。而由于去年日本新數字電視更新完畢并有節能補貼政策,我國對日出口增幅很大。今年上半年日本國內鼓勵政策退出使我國對日彩電出口銳減,所以我國對亞洲市場出口同比減少。南美由于有些國家有貿易壁壘,使上半年我國對南美彩電出口同比減少。
從主要出口國家看,2012年上半年,中國內地出口彩電的主要目的市場是美國、日本、俄羅斯、香港,其中美國仍為第一目的市場。
加工貿易仍占主流
2012年上半年,我國彩電出口仍以加工貿易為主。2012年1~6月,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彩電約2656.6萬臺,同比微升1.93%,在出口總量中占比為93.9%;金額約53.26億美元,同比下降7.68%,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為97.1%。
自主品牌出口增長顯著
自主品牌一直是我國彩電出口的軟肋,但經過大力投入和建設,部分國內彩電企業在自主品牌上已取得一定成績。海信電器(600060)財報顯示:2012年上半年海信LED液晶電視銷售額增幅200%以上,在歐美等市場,海信的自主品牌銷量翻番增長。自有品牌產品銷量增長有助于企業出口的盈利。
2012年以來,我國彩電主營企業廈華公司累計出口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出口90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稍有下降。出口仍以自主設計制造(ODM)為主,以自主品牌為輔。
全球彩電市場低迷出口不容樂觀
全球彩電市場前景不樂觀,主要是因為全球彩電市場低迷,消費能力不足,整個產業的供應鏈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我國大陸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具體體現在:
首先,全球彩電市場消費能力增長不足。市場調研機構iSupply最新的報告又一次調低了全球市場未來幾年的增長率。主要的傳統市場歐洲基本沒有增長。北美洲甚至有大幅降低。僅南美洲、東歐等新興市場有增長,但由于出貨量基數較小,對整體影響不大。
其次,競爭日趨激烈。日本的一線品牌2011年全面虧損,為改變虧損局面,這些品牌勢必要加劇在全球市場中的競逐,這將對國內以二三線自有品牌為主以及代工一線品牌的眾多彩電廠商造成嚴重的沖擊。而與此同時,國內彩電廠商早已產能過剩,加上全球市場需求不旺,彩電出口競爭激烈,價格戰愈演愈烈,將嚴重損害彩電行業的發展。
再次,原材料成本上升,尤其是作為彩電主要元件的液晶屏。由于液晶屏廠家今年大面積虧損,屏價持續升高,這將近一步拉升彩電廠商的成本。
彩電企業呼吁政策支持
如上所述,一方面,外部市場競爭激烈,消費需求不旺盛;另一方面,國內廠商的成本壓力加大,競爭力進一步被削弱。除此之外,我國彩電生產企業還長期面臨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專利問題是電子產品廠商長期面對的問題。每年企業在專利方面的支出都很不菲。如何建立有效的機制、避免不必要的專利收費是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在專利上,相對于日韓企業而言,中國企業掌握的專利技術較少,進入國際市場則需比同行多支付很大一筆專利費用,降低了企業競爭力。相關企業表示,希望進出口商會能協調解決中國企業出口的專利壁壘問題,統一獲取專利授權。
另外,在專利費稅收方面,國內廠商繳納專利費給國外公司,而稅務機關又給予國外公司專利收費的稅收減免。這一方面使得國家稅收減少,另一方面國內企業也并未受益。我國彩電企業希望國家能向這些專利人收稅,將這部分稅款以其他合適的方式用于扶持國內企業。
第二,在成本壓力上升的大環境下,政府可考慮減輕企業在出口環節的稅費負擔。如考慮調整出口商檢費用并降低商檢費率。以商檢費用為例,我國液晶電視機年出口136億美元,按照0.125%的商檢費率,應繳納的商檢費用為1.12億元。對于不斷上升的市場和成本壓力,稅負對企業的影響作用將被放大。
第三,在應對國外的貿易調查、反傾銷等方面,單一企業的能力始終是不足的。我國彩電主營企業希望相關部門或組織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更廣泛地給予指導,如信息、法律、政策等方面。
第四,目前智能電視成長迅速,在國內品牌中占絕對主導地位。智能電視是中國企業的一個機會,但由于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較晚,相對份額較小,與部分運營商如美國的GoogleTV和Netflix網站的談判十分艱難。
第五,通過行業組織或設立相應的法律法規等方式,有效約束行業內惡性競爭的發生,建立良性有序的競爭環境。
下半年彩電出口將“旺季不旺”
相較2012年一季度而言,二季度我國彩電出口的貿易環境稍有好轉,貿易總額較同期有所上升。新出口訂單較一季度穩步上升,但是出口價格略有下降。
另外,為了提高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企業的營銷費用有所增加,大企業將繼續增加營銷費用的投入,加大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場的推廣,并在歐美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另外,隨著液晶面板進口關稅的提高,彩電制造成本的壓力越來越大,企業的利潤空間被擠壓。
發光二級管(LED)背光液晶電視及數字電視、三維(3D)電視將是下半年及未來幾年的市場熱點,且上述產品出口占比未來將進一步上升。彩電生產企業出口新技術及高附加值產品不僅意味著更高的利潤,還能進一步展示企業的實力。
下半年隨著彩電出口旺季的到來,出口訂單會有所增加。但歐美形勢很難有明顯改變,加上傳統出口大國日本終端需求減少等一系列原因,下半年可能會出現旺季不旺、不溫不火的趨勢。但非洲、南美等第三世界國家受經濟危機影響較小,增長速度快于傳統歐美市場,是企業重點開拓的新興市場。另外由于市場不景氣,消費終端對價格的要求更加嚴格,廠家需更加注重低成本高質量產品的生產。
在全球經濟環境趨緊和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加大的情況下,彩電行業平穩發展。傳統家電強國日本已經呈現下滑趨勢,技術革新給中國彩電企業帶來機遇,未來出口收益將主要取決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智能電視,預計全年出口增幅3%左右。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