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蘋果、谷歌等IT廠商大舉進入智能電視領域,從而使競爭原本已經白熱化的電視機行業更加刀光劍影。
融合技術造就智能電視巨大潛力
智能電視的特色突出體現為對各種IT技術的融合,包括在硬件、軟件和交互方式3個方面:
硬件上趨同于智能手機。大部分智能電視在硬件上采用了與智能手機相同的架構和體系。同時,智能電視在功耗上不受限制。隨著智能電視軟件應用更趨復雜,對硬件資源占用更高,智能電視在硬件上可能會出現PC化趨勢如集成高性能圖形處理芯片等。
廣泛采用移動智能終端操作系統。智能電視大多采用了移動智能終端的操作系統,并初步形成了四大陣營:一是Android陣營,獲得了包括三星、LG、索尼、東芝、夏普、聯想、海信等廠商的支持;二是iOS陣營,蘋果專門針對Apple TV進行了系統上的調整,采用的iOS與iPhone、iPad并不相同;三是Windows陣營,微軟已經明確將使用Windows 8覆蓋各種不同的設備產品,預計將有更多設備廠商獲得授權;四是Linux陣營,一些不愿從屬于谷歌等巨頭的廠商基于Linux開發了自主的操作系統,如三星。
人機交互方式全面創新。語義識別和體感識別正在被廣泛應用于智能電視。在2012年美國拉斯韋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覽會上,三星首次提出“智能互動”理念,通過語音控制、動作控制和面部識別等技術實現用戶與智能電視間的互動關聯。海爾推出的腦電波電視機,可以通過讀取神經活動產生的不同腦電波轉化成數字信號控制電視,用戶通過意念就能控制游戲,實現搬運、舉起重物、瞄準、跳躍等動作。
IT巨頭與傳統廠商的對壘
智能電視的核心是傳統電視與IT產品的融合。眾多IT巨頭在巨大市場潛力的刺激下,紛紛進入智能電視領域。
蘋果于2006年推出Apple TV,目前不僅可以實現多個蘋果設備間的多媒體內容和應用同步,而且支持YouTube、Netfilx等網絡視頻播放,iTunes付費內容下載以及iCloud服務等。
谷歌于2010年推出Google TV,除支持YouTube等互聯網視頻外,還能夠承載一些軟件應用。2011年6月發布的第二代Google TV在操作系統和視頻內容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升級。
三星強調對智能電視產業鏈的全面掌控。目前,三星推出了多款智能電視產品,并發布了自主的智能電視應用商店和廣告平臺。應用商店已經擁有超過1400個軟件應用。
微軟借助Xbox向智能電視領域延伸。微軟推出的Xbox本身即為家庭多媒體娛樂中心,盡管其主要定位于游戲,但基于Xbox LIVE平臺,用戶可以獲取網絡視頻與應用軟件。未來,隨著Windows 8向Xbox延伸,其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電視。
智能電視已經顯現出驚人的增長速度。根據拓產業的數據,2012年全球智能電視出貨量有望增長到5284.5萬臺,增長率為109.9%。預計到2014年,智能電視在整體電視機出貨量中的比例將達到44%,2011年至2014年復合增長率達到70%。
智能電視的發展給傳統電視機廠商帶來多方面的競爭壓力:
一是電視與IT產業的融合引發更多主體進入電視領域,加劇市場競爭。包括蘋果、宏、聯想在內的諸多IT廠商憑借智能終端設計能力大舉進入智能電視領域,從而使競爭原本已經白熱化的電視機行業更加刀光劍影,在技術和規模上處于劣勢的傳統廠商將被擠出市場。
二是智能電視為傳統電視機廠商帶來研發上的挑戰。大部分傳統電視廠商缺乏IT軟硬件設計能力,在人機交互技術的開發上更是沒有積累。而三星、LG、索尼等多元化經營的廠商具有天然優勢,將不斷鞏固其在智能電視產品領域的領先優勢。
三是智能電視加劇了國產電視機廠商對國外零部件的依賴,利潤水平趨于下降。由于智能電視所需的液晶面板、處理芯片、存儲芯片等均無法自主提供,導致國產電視機廠商的成本進一步剛性化,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開放平臺是對傳統電視行業的顛覆
智能電視本質上是互聯網運作模式向傳統電視領域的全面延伸,其結果是開放平臺模式替代原有的封閉產業鏈,進而對傳統電視行業產生顛覆性的沖擊。
電視業全面邁向開放平臺運作模式。如在Google TV的運作模式下,內容、應用和設備都采取了開放化的運作方式。在內容領域,谷歌與互聯網內容提供商、有線電視節目提供商、衛星電視節目提供商進行合作,使用戶可以自由選擇內容。在應用領域,谷歌復制了Android應用商店模式,廣泛吸引第三方開發者,以強化整個產業鏈。在設備領域,谷歌與Marvel等芯片提供商、索尼等家電制造商和機頂盒廠商合作,擴大產品種類。
傳統電視行業結構被顛覆。在開放平臺模式下,電視臺和有線電視運營商在傳統產業鏈中的整合和主導地位被動搖。IT企業借助開放平臺成為產業資源的整合者,視頻網站和互聯網視頻提供商替代電視臺成為內容的整合者,公共互聯網替代有線電視網成為傳播路徑,同時,大量個人、工作室、軟件廠商、應用開發者等進入內容創造領域。
電信運營商的帶寬定價模式對智能電視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智能電視服務對網絡資源占用極高,伴隨電信運營商全面啟動網絡的智能化轉型,未來網絡流量的定價方式將可能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對智能電視生態系統的生存基礎產生深刻影響。
內容合作是智能電視成敗關鍵
內容是智能電視的基礎功能,能否獲得內容是決定智能電視成敗的關鍵。Apple TV和Google TV在發展過程中都遭遇了內容方面的挫折。Apple TV從2006年發布至今,并沒有取得諸如iPhone、iPad的成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蘋果沒有與美國四大有線電視運營商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導致在內容服務上存在“硬傷”。Google TV的情況則更為狼狽,其產品發布僅4個月,美國幾大電視臺便宣布抵制,禁止其旗下內容通過Google TV向用戶提供。這使Google TV盡管擁有廣泛的產業支持和良好的商業模式卻在過去兩年中幾乎沒有取得明顯發展。
從傳統出版業的電子化轉型經驗看,傳統視頻服務與智能電視的合作至少需要兩方面驅動因素:一是互聯網視頻的發展對傳統視頻服務收入產生顯著沖擊;二是智能電視與傳統視頻服務間建立起雙方均能接受的收益分配模式。其中前者已經發生。從2010年年初至2011年年底,美國網絡視頻服務提供商Netflix的用戶數由不到1400萬增至2400萬,季度收入由4.9億美元增至8.2億美元,同期有線電視提供商Comcast的用戶卻持續下降。
可以預見,盡管智能電視的短期發展遭遇了傳統內容方面的瓶頸,但在OTT視頻服務的沖擊下,收入壓力會迫使傳統內容提供商加快內容提供方式的轉型,從而最終成為智能電視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智能電視在我國發展前景看好
2010年以來,海信、TCL、創維、長虹等國內廠商為改變傳統電視利潤趨薄的局面開始推出智能產品。2011年以后,國內廠商進一步提出云電視概念,推出了一系列云電視產品。同時,為統一行業標準、整合資源、實現不同品牌互通,以吸引更多的開發者為電視終端開發應用,2011年5月,海信、TCL、長虹組建“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以推動形成智能多媒體產業鏈。
據華泰證券的研究,2011年11月,我國智能電視占液晶電視出貨量的比例達到13%,2011年全年智能電視的出貨量突破340萬臺。預計2012年中國智能電視出貨量占液晶電視的比例將提升至27.6%,規模將會達到1190萬臺。到2014年前后,智能電視銷售量有望達到2200萬臺,在液晶電視出貨量中的比例提高到40%左右。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