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出身的硅谷巨頭蘋果、谷歌已公布了自己的智能電視戰略,國內電腦巨頭聯想在兩個月前也發布了智能電視產品ideaTV。同行的爭奪戰已經讓傳統電視廠商不敢有半點大意,新玩家的進入無疑讓傳統電視廠商更加憂心忡忡。 面臨著自己的陣地會被PC廠商搶走,傳統電視廠家在智能電視市場上使出了渾身解數。
【中國數字視聽網訊】國內彩電企業平板時代的爭奪戰火還未停息,一場硝煙背后的保衛戰卻又打響。
今年年初,緊隨著六大整機廠商進軍智能電視的步伐,多家PC和互聯網廠商毫不掩飾自己對智能電視市場的垂涎,紛紛磨刀霍霍。
IT出身的硅谷巨頭蘋果、谷歌已公布了自己的智能電視戰略,國內電腦巨頭聯想在兩個月前也發布了智能電視產品ideaTV。同行的爭奪戰已經讓傳統電視廠商不敢有半點大意,新玩家的進入無疑讓傳統電視廠商更加憂心忡忡。
是將固有的電視天下拱手交出,還是排除困難實現從硬件到軟件的跨越,從而搶占智能電視市場制高點?
對于這個問題,傳統電視廠商毫不考慮退讓,在他們看來那些出身PC、互聯網的智能電視參戰者簡直是血統不純,在這個領域,傳統電視廠商內心都堅信“我的電視我做主”。
短板凸顯
據一份報告顯示,北京地區電視機的開機率只有30%。而面對未來80后、90后的消費主體,如何把他們重新拉回電視機前,把電視機變得“智能”,被看作是彩電企業的一顆救命稻草。
“最近幾年我們感覺有些失落和郁悶,因為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特別對年輕人來說看電視似乎是很沒有面子的事情,就是“out”,大家寧可待到空間QQ里面,不愿意看那些鶯歌燕舞和電視節目。”海信集團副總裁王志浩稱電視與用戶越來越遠。
蘋果、谷歌、聯想等在一場即將展開的內外較量中,深知靠市場、渠道、價格等征服日韓企業的套路已不可復制。但是,軟件應用以及系統資源整合并非傳統電視廠商所擅長。海信多媒體研發中心副總經理簡志敏坦誠:“我們不具備互聯網的基因,也不具備軟件公司的能力。”
但是,智能電視與傳統電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這個市場絕非“節目為王”而是“應用為王”。沒有足夠的應用支撐,智能電視的競爭力還不如性價比高些的普通LED彩電。
“智能電視未來競爭的主要戰場是內容平臺。內容平臺有兩個指標,一個是平臺上應用內容的多寡,另一個是應用內容是否吸引人。”奧維咨詢平板中心副總經理李秋緯分析稱。
但是應用內容是否足夠豐富、是否吸引人,這一評判標準的來源絕非廠商,而是消費者。“要想把顧客吸引到電視上來,一定要有好的體驗和交互,這也是我們現階段對整個智能電視行業的一個定義。”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陽周分析稱。
而這正是傳統電視廠商在智能電視市場中遇到的最大瓶頸。因為固有的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并不能很快從硬件競爭模式切入到軟件競爭模式,所以許多智能電視廠商目前是“大量地提供著自己認為不錯而消費者并不需要的應用。”
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曾透露,“只有不到三成的用戶真正使用了智能電視的功能,應用也僅限于游戲和在線視頻。”
說到底,造成這一尷尬境況的還是傳統彩電廠商開發的智能電視應用難以真正滿足消費者最核心、最本質的需求。
王志浩表示:“電視機操作系統、CPU芯片等功能一點不亞于電腦,目前智能電視雖然都基于Android系統,其中海信已達到Android4.0,但這些源于手機的應用沒有一款能成功移植在電視機上。”
一方面是由于硬件、技術上的差異,另一方面是因為智能電視相比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還是有相當的差異性。“首先,智能電視無論怎么智能還都離不開電視的范疇,它在空間上更加固定、所提供的娛樂要能夠滿足家庭成員共性的需求。其次,由于現在的電視都強調大屏幕、3D效果,所以許多手機終端的應用開發經驗是不能直接嫁接過來的。”一位應用開發公司的工程師分析道。
傳統電視廠商怎甘心因這樣的阻力就將自己的電視地盤拱手讓出,幾位電視老玩家紛紛祭出自己的妙招。
目前,海信以14.99%的市場份額領跑智能電視市場。盡管比一干身后的競爭者多出半個身位,但是海信也深感自己在應用領域還差點火候。
為了讓自己的智能電視應用這把大火燒得更旺一些,海信決定讓自己完成一次轉身——從智能應用直接的開發者,變身為開發者提供平臺的運營者。
“我們面臨著彩電史上最大的挑戰。”王志浩稱,“只有打通智能電視生態鏈才能捍衛多年來在電視上建立的基業。”
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海信是這么打算的。相比海信,創維更愿意選擇強大的合作伙伴,在其看來只有強強聯合才是王道。“康佳在較早時候就選擇了聯合金山軟件、新浪,甚至銀聯,進行了跨界的多渠道合作方式。這是國產智能電視一次IT化的進程,更是融合的創新。”康佳集團多媒體事業部副總經理許宏俊分析稱。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