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據美國專業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近日公布的報告顯示,2011年世界電視出貨量為2億4770萬臺,同比上一年下降0.3%,其中CRT電視銷量降幅達34%,等離子電視則同比下滑了7%,與此相對的是LCD液晶電視的出貨量卻增長了7%。
報告顯示,近年來,液晶電視的價格下降趨勢非常大,液晶電視的市場也從日本、歐美等傳統主要市場向中國、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轉移。
OLED電視成為主流
根據DisplaySearch的調查報道,去年,液晶電視的出貨量占到了全世界電視市場出貨份額的86.5%,同比上一年增長了82%。DS分析預計2012年將繼續增長90%以上。
同時,報告預計,下一代平板電視即OLED電視2012年的世界出貨量將達40萬臺,14年225萬臺、15年500萬臺并在2015年將占據世界2%的液晶電視市場份額。
此外,調查指出,歐美等傳統液晶電視市場開始萎縮,新興市場迅速崛起。北美、西歐、日本等發達國家去年第四季度液晶電視的出貨量同比減少21%。
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液晶電視市場,去年銷售量為4900萬臺,流向中國的電視90%為液晶產品。而包括中國在內的新型市場國家去年電視出貨量同比增長12%,其中液晶電視增長了20%。
根據去年第四季度報告,韓國三星電子的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占據了世界平板電視46.3%的市場份額,這也是2006年以后三星電子連續6年占據世界壓倒性優勢。
日本失去平板電視技術優越性
2000年以前,日本電視機曾席卷世界電視市場,風云一時。而從2000年后期開始,韓國企業便開始了奮力追趕的步伐。從模擬信號時代到數字電視信號時代的過渡,需要電視制造商生產各方面都完整齊全的產品,日本企業顯然未能完成企業經營模式的轉變。
以個人電腦為例,由于部分零部件在中國大陸或者臺灣進行組裝和生產,產品性能差縮小,價格因成本下降急速下滑。同樣地,在液晶電視領域,液晶電視面板生產和整機組裝已經不再是單一企業獨自進行,而是在世界范圍內尋求成本最低化的經營方式,如外包給臺灣制造商的電子制造服務越來越成為趨勢。
韓國三星電子、LG電子將于今年內推出55英寸的OLED電視,而日本企業最早也要到明年。目前,索尼與松下的OLED合作才剛剛開始,夏普也與鴻海展開了資本及外包業務合作,拋棄了完全獨立自主研發生產經營理念的日本企業,在主戰場——新興國家市場的競爭力恢復上仍然有待于進一步觀察。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