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海信已經在國內電視市場,領先了9年,但周厚健并非獨孤求敗,因為競爭對手們就在身旁,一直離得很近。
市場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1年,海信電視市場占有率為13%,而創維與長虹則同時以12%的占有率位居次席。
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稱,國內電視市場處于壟斷競爭階段,七八家企業在競爭。而海信期望的是一騎絕塵,領先第二名“至少10個百分點”。
海信把希望寄托在利潤更高的智能電視上。
下一座金礦?
5月29日,一場雨使北京城稍稍降溫。而在東三環上的亮馬橋,一群造彩電的人卻在熱情鼓動人們參加APP應用比賽,獎金是1000萬人民幣。
不過,參賽者需要開發的并非手機APP,而是電視平臺上的應用程序。
“應用是智能電視的重要一塊。”海信電器多媒體研發中心副總經理簡志敏告訴理財周報記者,海信希望打造一個像蘋果AppleStore一樣的平臺。
2011年以來,整個家電行業突然開始頻繁與“智能”二字聯系在一起,包括海信、創維、長虹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推出智能電視,甚至IT公司如聯想也開始生產智能電視,家電儼然步入了“智能時代”。
在這一年,周厚健提出智能化戰略,智能電視逐漸成為海信最重要業務。
最近幾年,盡管海信業績一路領先,但無論是周厚健,還是公司其他高管,在自豪之余總感覺有些失落和郁悶。
因為他們發現人們越來越遠離電視,尤其是年輕群體,相比于看電視,他們更愿意把時間花在微博、SNS、論壇和視頻網站等與網絡有關的事物上。
而海信相信,智能電視能讓人們回到電視機前,周厚健甚至稱智能電視“不做意味著等死”。
“智能電視成為不可回避的東西。”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預測,到今年年底,智能電視在中國市場如果做得好,市場占有率能超過50%。
劉洪新介紹,智能電視必須擁有很好交互功能,豐富的內容和應用,同時又能不斷升級。
然而,海信并不具備互聯網基因。周厚健為海信挖來的第一個人便是簡志敏。簡此前曾先后供職于IBM和UT斯達康,深諳互聯網。他主要負責海信云平臺的搭建。
隨后,周厚健又請來黃衛平出任海信集團首席科學家。
周厚健提出的智能化,有著濃厚的蘋果的影子。
蘋果產品將用戶體驗做到了極致,而海信也要循著這條路走下去。
劉洪新稱,“智能時代,體驗為王”,海信智能電視會把體驗放在第一位,雖然外形、工業設計和面板也很重要。
所以,做硬件的周厚健開始對互聯網應用感興趣。看到APP游戲“憤怒的小鳥”能夠讓無數人對蘋果產品癡迷,周厚健也希望在智能電視平臺出現一只“憤怒的小鳥”。
簡志敏為海信搭建起了云平臺,也有了自己的應用商店,其中應用程序超過1000種。但效果并不太好。“整個行業都沒有一款成功的應用。”簡說。
“電視應用太少,開發者不多。”新浪執行副總裁認為,應用開發的緩慢影響了智能電視的發展。
因此,海信不惜設置千萬獎金吸引開發者進入電視應用領域。
“智能就是簡單。”劉洪新稱,海信的研發重點即在此,讓產品簡單易用。
豐富而優秀的電視游戲、應用、服務的出現,用戶體驗的改進,在刺激智能電視銷量的同時,也能使海信獲取更多增值收入。
劉洪新認為,智能電視應用將是投資人和開發者的“下一個上千億的金礦”。而周厚健看到的,是智能電視視頻應用、增值服務所呈現出的一片“藍海”。
蘋果來了
近日,頻繁有消息稱,蘋果電視將于今年年底發布,甚至有媒體表示,深圳富士康龍華廠區的IDPBG事業群已經接到了蘋果電視的訂單,目前處于試產階段。
5月29日,理財周報記者對此致電富士康新聞發言人劉坤。劉表示,富士康既不會確認,也不會推測富士康參與生產的任何客戶的任何產品,更不對此發表評論。
而在美國加州時間5月29日舉行的D10數字大會上,蘋果CEO庫克稱,蘋果仍將在Apple TV上繼續投入資源,但對是否會生產全功能電視,他并沒有正面回應。
此前,美國明星分析師布洛杰特(Henry Blodget)在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撰文認為,蘋果將會推出全面的“互動電視”。“我們唯一的疑問是在何時?”這位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寫道。
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已經關注蘋果很多年了,這位派杰(Piper Jaffray)分析師則已經不止一次言之鑿鑿地預測,蘋果電視將于2012年年底亮相。里昂證券(亞洲)則稱,蘋果電視最早要到2013年才能上市。
有關蘋果電視機的傳聞由來已久。盡管在喬布斯生前,蘋果已經推出兩代Apple TV產品,但這個小機頂盒,顯然不是蘋果的“智能電視”。
在傳記里,喬布斯表示想如他之前創造出Mac、iPhone、iPad一樣,“對電視做一些變革:讓它更簡單、更優雅”。他說,自己已經“破解蘋果電視機的代碼”。
很多人在冥思苦想,蘋果電視將會是何種模樣。
吉恩在自己的研究報告中認為,蘋果電視將是一款全面集成的電視機,具備Siri語音控制功能,不但可以看電視節目,互聯網視頻,而且從App Store下載應用能,同時將與蘋果iOS設備實現無縫銜接。
吉恩甚至表示,新一代蘋果電視將不會被命名為“iTV”,它的名字將是“iPanel”。其屏幕大小在42-55英寸之間,價格則介于1500-2000美元。
據上海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家電行業研究員表示,因為蘋果的品牌優勢,優秀的用戶體驗和粉絲忠誠度,蘋果電視很可能復制此前iPhone的成功路徑。
簡志敏也坦言,蘋果電視在技術上盡管可能會有非常驚人的突破,但更重要的是其對整個行業的整合。通過iPad的風靡,一大原因在于蘋果對音樂行業的成功整合。蘋果同樣可能整合內容供應商,何況蘋果與好萊塢的關系很好。
“我們不能等在這里”
諾基亞帝國曾經如此耀眼,但2007年蘋果iPhone手機的出現,讓這個手機帝國開始頹靡坍塌。
無論隨后上臺的埃洛普作何改變,諾基亞看起來已是前程黯淡。屬于諾基亞的時代漸漸遠去。
周厚健當然不想步諾基亞的后塵。然而,面對蘋果電視的沖擊,國內這些傳統的電視制造企業該怎么辦?
“我們不會預測,但我們會把它想的比較困難一點。”海信電器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胡劍涌表示,周厚健在去年突然提出“智能化戰略”,正是出于對國際競爭環境的預判。
海信早已考慮到危險。一旦蘋果進入電視行業,因其出色的技術創新和行業整合能力,肯定會對傳統彩電廠商帶來很大壓力。也因此,海信在不斷加快智能電視的發展步伐。
“我們內部對智能電視的重視程度不是外面人所能想象的。”胡劍涌透露。
簡志敏介紹,海信目前從產品、業務到內容整合等方面均在“花大精力做”。收購了加拿大一家深度開發Android系統的公司,并開始研發海信自主智能電視操作系統Android TV Pro。
海信披露將在今年8月發布一款主打用戶體驗的智能電視遙控器。但具體細節簡志敏卻不愿透露。
而其他電視廠商也不甘落后。在海信已和內容運營商CNTV、百視通(600637)、杭州華數達成合作協議之時,創維也與南方傳媒、百視通展開了合作,康佳則聯手百視通。
去年5月,TCL、長虹、海信三家甚至抱團發起成立中智盟,希圖藉此建立智能電視應用標準,規范應用市場。
TCL董事長李東生在自己的微博中寫道:“蘋果、谷歌進軍智能電視,有很好的‘鯰魚效應’,會催熟市場,加快電視智能應用的發展普及。”
海信電器同樣認為,國內廠商短期內并不會受蘋果電視沖擊。劉洪新認為蘋果一定生產高端電視產品。而實際上,國內廠商無論是海信,還是創維、TCL、長虹等,主要產品依然是中低端電視。
“iPhone的出現,沖擊的是高端市場份額占比很大的諾基亞,對整個手機行業促進作用明顯,你看HTC、華為活得挺好。”前述上海分析師認為,短期內蘋果電視同樣對海信等企業影響較小。
而國內政策在某種程度上也保護了中國電視機企業。據悉,國內視播內容審查制度,較為嚴格。
“如果取消或放松對內容整合的限制,蘋果電視進入國內,我們可能很危險。”簡志敏擔心道。
有業內人士指出,蘋果仍然可以與互聯網電視牌照商合作,盡管難以完全發揮其內容整合的優勢,依然具有極大競爭力。
不過,按劉洪新的說法,未來海信電器的“大頭”市場將是在國外,同時還將生產更為高端的產品,蘋果電視避無可避。“所以我們不能等在這里。”簡志敏表示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