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近些年來,一些高質量歐美3D大片接踵進入中國,并在中國市場引起強力反響,特別是3D畫面的震撼效果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帶來了強烈的視聽沖擊,3D這個概念也被中國觀眾所熟悉,越來越多的用戶認同并追求3D效果帶來的不一樣的視聽享受。
近兩年以來,伴隨著3D片源的日益豐富,3D電視已逐漸成為眾多消費者心目中的首選產品。3D電視作為當前市場上最火熱的產品,它是利用人的雙眼觀察物體的角度略有差異,因此能夠辨別物體遠近,產生立體的視覺這個原理,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離,從而令用戶體驗到立體的感覺。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主要銷售的3D電視主要以偏光式3D和快門式3D兩大技術產品為主。由于兩大3D技術各有優勢,在市場上也出現了兩大陣營,有偏愛主動快門式的,也有青睞被動偏光式的。
據悉,兩大陣營的形成根本源于對3D技術看法的不同。主動快門式3D陣營認為能夠保持高分辨率,3D效果也必須建立在高清基礎之上才是3D電視成功的核心。而偏光式3D陣營則認為舒適的佩戴,更低的成本才是3D電視能夠普及的核心,核心理念的不同,也就造就了兩大陣營,但3D電視市場卻只有一個,此消彼長的關系又迫使硝煙不斷。
目前,主動快門式3D陣營主要以三星、索尼、松下、夏普等品牌為主;主動快門式3D技術是利用眼鏡和電視之間的信號配合,讓觀眾左眼只能看到左眼圖像,右眼只能看到右眼圖像,最后兩幅圖像經過大腦迭合后,就能看到具體立體縱深感的畫面。
偏光式3D陣營主要以LG、創維、海信、康佳等品牌為主;偏光式3D技術是通過對偏振光進行梳理,結合偏振眼鏡分別讓左右眼看到垂直和水平的圖像,最終由大腦合成立體影像。
由于兩大陣營各有千秋,雖然很多消費者都非常鐘愛3D電視,但是始終處于觀望態度,無法抉擇到底是選購主動快門式3D電視,還是選購被動偏光式3D電視?那么主動快門式3D和被動偏光式3D兩大3D技術到底孰勝孰劣?不妨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業內相關專家和廣大網友對兩大3D技術是如何看待的吧!
創維集團副總裁 楊東文
偏光式3D電視與主動式快門3D電視,兩種技術各有千秋,兩種技術都在不斷地發展。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偏光式3D技術(即不閃式3D技術)更適合消費者,因為它的價格成本更接近普通2D電視。在未來三年到五年,3D內容將會越來越豐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網上將有越來越多的3D資源。另外,國家相關的廣電部門也正在計劃播出3D電視節目,相信3D片源將會解決。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 長尹鴻
3D技術日趨成熟,以及隨著新技術的出現,3D電視勢必會成為不少觀眾的主要觀看內容,甚至會分流不少二維電視的觀眾,但目前無論是快門式3D,還是偏光式3D,都需要解決的是3D眼鏡的問題,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戴著3D眼鏡看電視。等3D電視的產業鏈形成以后,有了豐富的節目,再加上視覺體驗,付費觀看對觀眾來說也并不是難事。另外,3D電視很有可能會在娛樂方面成為主流,觀眾在觀看影視劇或者動畫時,畫面的視覺沖擊力會達到非常好的效果,相比之下,在新聞方面則會稍弱一些。
工信部數字電視標準符合性檢測中心副主任 張素兵
目前市場上存在快門式3D和偏光式3D兩種3D技術電視產品:主動快門式3D電視能實現真正的雙眼全高清3D效果,更適合觀看3D頻道的節目。而被動式(不閃式3D)屏幕上覆蓋一層偏光膜,把畫面分割成兩部分,雖然價格較為實惠,但是無法實現雙眼全高清的3D效果。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著名家電專家 陸刃波
就目前的市場銷售趨勢和消費者需求來講,偏光式3D電視更加順應市場的發展潮流和消費者的觀看需要。3D電視發展之初,市場主流是快門式3D,但它的缺點很明顯:佩戴快門式3D眼鏡長時間觀看3D電視往往會給人帶來一種頭暈、惡心、疲勞等不適感,對人體健康造成較大影響。而偏光式通過高精度的面板貼膜技術,利用偏振光的工作原理,讓左眼和右眼同時接收到對應的圖像,在獲得更加清晰明亮、無閃爍的逼真立體3D畫質的同時,還大幅降低了頭暈、眼睛脹痛等狀況的發生,是一種讓眼睛舒適的自然呈現方式,不易引起視疲勞。
結束語:快門式3D和偏光式3D技術,作為兩種新技術,確實在不同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缺點。對于快門式3D技術來說,雖然畫質方面表現較為突出,但是容易使人產生眩暈、嘔吐等不良現象,而偏光式3D技術畫質雖然畫質方面略落后于快門式3D技術,但是偏光式3D電視價格相對較為低廉,對人眼傷害較小。真正選擇快門式3D還是偏光式3D,關鍵取決于用戶的實際體驗感受。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