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隨著節能產品惠民補貼落地,家電產業迎來新一輪政策利好。作為廠商主推的概念產品,超過百款智能電視紛紛加入補貼潮。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后,“支持安卓系統”“采用視窗技術”等概念正引發3C平臺的系統大戰。
智能系統的觸角延伸至大型家電,對制造企業有何影響?專家認為,從智能手機等市場的發展來看,系統研發設計和關鍵零配件商是利潤主體,組裝制造商存在被迫滑至價值鏈下游的風險。不少手機及平板電腦產品已陷入低利潤困局,這應引起正在制造端“鏖戰”的家電及IT廠商注意。
家電智能系統大戰打響
今年6月起,財政補貼推廣高效節能平板電視和節能空調活動正式啟動。5751個型號的高效節能房間空氣調節器、1460個型號的高效節能平板電視已入圍推廣目錄,預計將拉動消費約1350億。
從滬上多家電器連鎖了解到,平板電視、節能空調等國家節能補貼已能夠落實,按照規定,將以現價直降方式直接扣除優惠。
作為廠商主推的概念產品,智能電視紛紛加入補貼潮。在蘇寧電器五角場EXPO超級旗艦店,“智能云電視”“3D智能電視”已占一些國內外品牌推廣型號的近一半。
據統計,一些家電連鎖旗艦店內參與節能補貼的智能電視型號已逾50種。按照ZDC調研中心數據,截至6月初,國內上市及將上市的智能電視型號已超過百款。
智能電視有何“智能”之處?業內人士表示,智能電視配有與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類似的安卓、iOS等系統,可聯網安裝微博、QQ及游戲等軟件應用。借助同一系統平臺,消費者可實現3C設備互通。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智能電視不僅有語音控制、手勢識別等互動功能,更將深層改變相關產業的商業模式。智能系統技術的迅速發展,意味著3C產業從單一制造端向平臺運營商延伸。
據了解,安卓系統開發商谷歌已明確宣布,將推出智能電視周邊產品。iOS的所有者蘋果公司涉足智能電視的消息也引發關注。
制造企業將成系統商下游?
家電廠商、IT巨頭為何熱衷“智能電視”概念?專家認為,一方面,3C設備要滿足諸如聯網、錄播、游戲等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軟件應用推動智能系統發展,企業正試圖借拓展運營平臺尋找新商機。
據市場調查機構尼爾森數據,今年3月,美國市場的智能手機份額首次超越非智能手機,達50.4%。與此同時,蘋果iOS應用程序數量在今年3月超過55萬個,250億次的下載量堪稱天文數字。
互聯網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魏武揮認為,大多數人僅注意到蘋果的硬件產品,但其最具競爭力的是軟件產品iOS和AppStore。這使其掌控了基于系統開發的應用分發、變現兩大關鍵流程。
以iPhone手機所屬的iOS系統為例,其應用程序開發平均成本約3萬美元,以55萬個程序數量計算,約165億美元的外部投資正協助其打造系統。成功運營智能系統的規模效應十分可觀。
業內人士認為,系統開發商與其他生產環節大約形成“三七分”的利益分配關系。但由于智能系統更新換代迅速,對硬件的要求不斷提高,制造商在產業鏈中承受著較大的壓力。
比如,繼智能手機后進入“系統大戰”的是平板電腦。隨著新產品上市,蘋果將上一代的iPad2調價至最低2988元。然而,不少國產平板電腦已賤價至數百元,一些產品折扣價較標價已近腰斬。
系統更新帶來硬件升級,制造商又因價格戰頻頻降價。但系統開發商只要維持應用開發和下載活躍度,就可以獲得分成。陸刃波指出,這一趨勢如蔓延至電視等家電業,可能意味著制造商淪為“下游”。
走出薄利,中國制造向何處去
專家認為,操作系統及應用開發構成了智能電子技術的核心競爭力,占據了產業鏈主要的利潤空間。制造商不能僅靠“補貼牌”彌補薄利,更應重視技術開發和平臺聯合。
魏武揮認為,隨著電視作為主要視聽設備的職能弱化,傳統家電企業的利潤率正在下滑,推出智能電視的本意是滿足“互聯網一代”的個性化需求,企業應開發內容庫等向上游延伸,進行必要的戰略聯合。
尼爾森數據顯示,谷歌的安卓系統已在美國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今年3月市場份額達48.5%。據了解,我國不少智能電視已采用谷歌的安卓系統,也有部分企業使用微軟的視窗系統技術。
陸刃波認為,我國智能電視市場尚未形成主流的操作系統發展方向。企業如果自建操作系統,需要重視用戶、開發者和應用程序數量上的投入和積累。
據了解,工信部消費電子產品信息化推進委員會等近日已發布《智能云電視行業推薦標準2.0》,明確系統、平臺、硬件等規范。此外,一些制造企業已與牌照商合作運營視聽服務,開發軟件增值服務。
中國電子商會預測,2012年我國智能電視需求將達800萬臺,占平板電視市場需求總量的20%。專家指出,智能電視的未來在于平臺競爭,制造端并不是唯一戰場。我國企業更應利用補貼、規范、牌照等政策優勢,在核心技術方面充分應對,才能真正走出單一制造的薄利困局。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