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
創維
康佳
當前位置:中國數字視聽網首頁 > 平板電視 > 動態 > 正文
快速搜索:

優勢互補 夏普、鴻海合攻顯示器贏面大

2012年06月04日 12:51  來源:新電子  字體【   

【中國數字視聽網訊】成立甫屆百年的夏普(Sharp)于2012年3月27日宣布,將透過發行新股進行增資,由鴻海集團與其投資的鴻準精密、富士康以及鴻準精密子公司Q-run進行認購,上述投資金額達669億日圓,未來鴻海股權持有比重達9.88%,將成為夏普第一大的法人股東。

除此之外,夏普亦將轉讓擁有G10產線的夏普顯示(Sharp Display Products, SDP)的股份,由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及相關法人以個人名義認購,轉讓金額達660億日圓,未來將擁有SDP的46.48%股權。

大尺寸面板需求不振 夏普財務陷危機

夏普銷售產品以液晶面板與液晶電視為主,占營收比重近五成,其余為行動電話、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LED)及醫療器材等電子設備,故液晶電視市場及面板產業的變化左右其經營策略。

在電視業務方面,夏普液晶電視事業,正面臨整體市場發展與競爭優勢流失的雙重困難;而以技術為競爭利基的夏普,高優質訴求的產品始終未能在日本之外的市場取得優勢,讓其于全球電視市場占比滑落。

在面板業務方面,夏普的電視面板業務以提供自家電視品牌為主,其余則銷售往三星(Samsung)、索尼(Sony)以及中國大陸品牌廠商。其中,三星擁有面板產能,對外采購有限;索尼的液晶電視事業,也正面臨市占下滑的經營困境,因此面板訂單并不穩定;而中國大陸品牌廠商最具成長性,但在中國政府扶植當地液晶面板產業的既定目標下,并隨著中國大陸面板廠商產能陸續開出,未來該市場的面板訂單亦將岌岌可危。

夏普興建十代線面板廠,乃為因應電視大尺寸化發展的需求,然而正式量產后卻因液晶電視的發展由成熟市場快速轉移至新興市場,使得50吋以上的液晶電視需求不如預期,再加上一起合資G10的索尼亦面臨經營上的困境,使得建廠資金遲遲無法到位,使夏普的十代線產能由競爭優勢轉為經營上的包袱。

此外,在技術轉型投資方面,在訴求差異化的后個人電腦(PC)時代,基于客戶的高精細面板需求,促使夏普在原先的龜山第一工廠建置市場上最大的G6 LTPS面板產線。另一方面,夏普為能讓G10充分發揮切割60/70吋級液晶電視面板的競爭優勢,也決定降低G8主流電視30/40吋級面板生產,并將G8產線改造為氧化銦鎵鋅( IGZO)面板產線,生產較為省電的高精細面板。

接連的產線興建及改造,對已面臨虧損的夏普構成極大壓力,以2011年會計年度第三季為例,業務構造改革費用約占營運費用支出比例37%,較去年同期成長四倍。

鴻海掌面板采購權 夏普產能去化更有效率

夏普與鴻海的合作早有跡可尋,因面板持續供過于求,面板價格近年來難漲易跌,控制面板成本為廠商尋求獲利的關鍵之一,日系廠商面臨日圓匯率走高,再加上上游材料多為日本國內制造,人工成本難以與臺韓廠商競爭。因此于2011年中,夏普即與鴻海簽約,雙方共同出資成立新公司,聯合采購玻璃基板及彩色濾光片等面板零組件,夏普希望能借此降低材料成本偏高的問題。

除供應鏈的合作外,雙方同時也進行產線的合作,基于夏普G8產線改造,40吋以下面板的產能減少,奇美電子將供應40吋以下的面板給夏普,使得夏普得以提升在中低階產品的成本競爭力,而夏普亦將供應奇美電子G10所生產的60吋以上的電視面板,并授權光配向技術UV2A給奇美電子使用,雙方在產線及技術方面的合作已見雛形。

夏普將八代線進行改造后,可生產一般規格電視面板的產線僅剩G10,G10在經濟切割的考量下,以生產40、52、60與70吋的電視面板為主,產品尺寸并不齊全,且與奇美電子的主力尺寸26吋及32吋不相沖突。夏普若是在其他尺寸有訂單需求,有機會技術轉移至鴻海的面板廠商,委托其代為生產以符合經濟效益,在產線調配上更具彈性,且隨著臺灣上游廠商打入日系面板的供應鏈,亦有助于產業技術的提升。

因此,就夏普而言,同時引進具有系統廠商背景的資金給SDP,亦是希望借此健全G10的出�?�,預期未來日系電視品牌廠商委外比重持續增加的狀況下,而讓系統組裝廠商反而更具采購規模優勢,對G10的產能去化具有正面意義。

截長補​​短 夏普鴻海共創雙贏

隨著電視品牌及代工的集中化,鴻海已成為全球第五大液晶電視制造廠商,并隨著制造規模漸大,在周邊零件的采購上逐漸有影響力。雖然現階段委外代工的液晶電視制造,在面板的采購上,多是由品牌客戶直接指定采購,代工廠商并不具備面板主導采購權;但未來在液晶電視的價格競爭壓力下,制造成本的條件將更為嚴苛。

除前五大電視品牌外,其他品牌受限于經濟規模,面板采購談判的籌碼降低,反倒是代工廠商所集結的制造規模,可借此提高面板價格談判實力,并承受面板價格變動風險,品牌廠商委由代工廠商直接采購液晶電視面板的可能性將會增加。

在金融海嘯之前,日系面板廠商在與國外廠商合作的例子不多,主要是日本廠商一直處于技術領先的地位,技術的​​開發多是與日本當地的材料及設備商合作,供應鏈較為封閉,但是日本廠商的人事及營運費用較高,無形中增加面板制造成本。

鴻海以消費性電子及電腦系統的代工規模,再加上整合上游零組件的制造,使得鴻海在系統產品成本上極具競爭力;而且,鴻海中的奇美電子在液晶面板的上游材料亦有所布局,由面板至系統組裝供應鏈中,鴻海皆有完整部署。夏普與鴻海合作,可以自有的液晶玻璃制造及電視系統的設計技術,配合鴻海的低成本的零組件與組裝制造,未來,夏普的面板模組和系統產品將可更具競爭力。

免責聲明:發布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TCL]42V10FBE
[TCL]42V10FBE
價格:6990元
[瀚斯寶麗]小卡車
[瀚斯寶麗]小卡車
價格:3980元
[海信]LED46T28GPN
[海信]LED46T28GPN
價格:面議
[三星]46C6900
[三星]46C6900
價格:面議
[松下]TH-42S10C
[松下]TH-42S10C
價格:6999元
明基
MAXHUB
快捷
產品關注排行
a天堂中文在线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