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雖然富士康已經接到蘋果電視訂單,進入試產階段,但Display 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表示,預計蘋果電視落地要到2013年。蘋果電視短期內對中國彩電業不會帶來正面沖擊,而其商業模式會給國內智能電視帶來啟發。
張兵推測,蘋果電視看中的不是2000~3000元的32英寸電視市場,而是高端市場,而中國彩電出口主要還以中低端產品、OEM的形式為主,因此蘋果電視短期內不會對中國彩電構成直接威脅,但它的影響是中長期的。
“面板最新的技術是OLED,蘋果電視很難在面板上有新的突破,因此蘋果電視首先談的不是硬件,它拼的是內容、服務和人機交互。”張兵分析說,蘋果通過iPod、iPad、iPhone已經建立起強大的內容平臺,預計蘋果電視iTV還會追求完美的消費者體驗。
國內廠家“嚴陣以待”
“我們嚴陣以待。”青島海信傳媒網絡有限公司CEO簡志敏坦言,蘋果電視無論產品形態還是商業模式估計都將對業界產生巨大影響。
不過,簡志敏認為,蘋果電視短期內對中國市場的沖擊有限。中國政府不會放松對廣電內容的管控,正如Google TV沒有將中國列入海外市場版圖一樣,蘋果電視估計短期內也不會與中國的運營商進行合作,它將首先對海外彩電市場帶來影響。
即便如此,為了迎接智能浪潮,國內彩電廠與內容商的合作已經如火如荼。創維與南方傳媒、百視通展開了合作;康佳與百視通形成戰略聯盟;海信攜手中國網絡電視(CNTV)、百視通、華數;TCL、長虹合資成立“歡網”,并與華數緊密合作。
簡志敏說,蘋果電視在美國將與電信運營商合作,美國的付費電視每戶家庭平均每月消費39~49美元,比中國的水平高得多。國內運營商將廣播電視看作公共服務,老百姓還沒有養成為電視內容付費的習慣,因此智能電視的浪潮會對國內廣電運營商帶來沖擊。
廣電系統也有點坐不住了。湖南長沙廣播電視臺副臺長賀大公表示,估計蘋果電視會打“擦邊球”,在整機里就會內置很多內容,同時也會推出開放性平臺,“但在國內肯定也是要經過內容審核關的”。
“盡管如此,電視、互聯網、新媒體融合已是大勢所趨。”賀大公說,廣電總局剛剛與廣東省政府簽署合作協議,推動廣東三網融合的轉型升級“先行先試”。“我們目前與門戶網站密切接觸、探討合作,新媒體向傳統媒體找資源、傳統媒體選擇新媒體合作已成為趨勢。”
商業模式待解
“蘋果自己購買了許多音樂等內容版權,消費者愿意下載內容并且付費,其內容服務已經形成良性循環。”張兵說,國內智能電視產業離這一步還很遙遠。
現在國內的彩電基本上是以內容,吸引消費者來買硬件。張兵認為,但是老百姓并沒有為內容“埋單”,所以彩電廠是“花錢賺吆喝”。因為智能電視的概念滿天飛,又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有時連吆喝也賺不到。“由賣硬件到賣內容,是對傳統彩電廠最大的挑戰。”
TCL全球研發中心智能電視產品設計中心總經理嚴方紅也說,競爭在轉變:內容、服務、應用已成為產品的重要屬性,并與圍繞它的全世界的開發者密切關聯。單獨的消費電子終端公司的競爭力將逐步消失。“產品的競爭將是一個產品生態與另一個產品生態的競爭”。
未來,彩電將成為一個銷售內容的平臺,所以康佳找金山軟件、銀聯支付合作,TCL找騰訊視頻合作……問題在于當大家都有了大致相同的內容,彩電的差異化在哪兒?捆綁了越來越多的內容與服務后,如果消費者不埋單,這種內容與服務如何持續?這正是中國彩電廠以及急著闖進電視業的IT巨頭們需要面對的難題。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