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時過境遷,國家深化改革,打擊壟斷, 電信聯通相繼受到反壟斷調查,已經邁出了打擊壟斷的步伐,個人也被允許可以起訴壟斷企業,國家對壟斷的制約將不斷加強,未來中國各行各業將走上透明的道路。而廣電壟斷多年,機頂盒成為用戶詬病的集中爆發點,尤其在當前深化改革期間,國家一定會關注廣電對于機頂盒的壟斷行為,整體政策環境對廣電繼續壟斷機頂盒不利。巖漿暗流涌動,蓄勢待發,薄弱環節一現,將噴涌而出。
外部競爭環境惡化,烽煙四起,廣電對數字電視市場壟斷本質已失。三網融合之前,廣電數字化借助政策東風順風順水,沒有競爭者。如今,掠食者蜂擁而至,圍獵大屏終端,且正在加速形成產業化合作,比較典型的如IT廠商和電視機廠商以智能電視和網絡電視為終端的合作,視頻網站等節目源提供商與牌照方的合作,電信陣營的IPTV,這些都在對機頂盒占據的廣電數字電視市場虎視眈眈,藉由政策保護,廣電網絡才存活至今,然掠食陣營逐利的叢林法則,使其絕不會輕易死心,各方都在深度布局,蓄勢待發,靜待政策松動或其他可乘之機,一旦條件允許,勢必大舉進犯,廣電難逃一番殊死搏斗。在很多非三網融合試點城市,電信IPTV已經占有了20%-30%的用戶市場份額,賽迪顧問統計,截至2012年1月,我國IPTV用戶累計達1400萬戶,據預測,2012年我國IPTV用戶規模有望達到2110.2萬戶。這個發展速度還是在政策限制的情況下,若政策稍有松動,結果自不必說。
原則上講,國家不會讓廣電被一擊而潰,廣電也還沒有走向最終的窮途末路,現如今,盡管周邊環境都對廣電不利,廣電還是能夠憑借政策優勢把握著主動權,這是廣電能夠利用的一張王牌。盡管國家在整合成立國家網絡公司,但其能夠作為主體形成戰斗力還為時尚早,近期的對抗仍然是以各省網為主體進行競爭。所以各地省網廣電在感覺到切實的危機之后,一定會重新考慮市場競爭格局,想再自恃是數字電視市場的擁有者而繼續壟斷跟其他所有掠食者站在對立面,一家獨大獨吞市場,最終的結局一定是被群起而攻之,下場悲慘,尸骨無存。積極利用好自己地盤上的優勢,遠交近攻,與前來掠食的競爭者合作才是明智的做法,華數和SMG作為業界領先的運營商不愧眼光獨到,早已經開始積極的進行多方合作,值得其他省網好好的參究和借鑒,這已經不是省網之間面子競爭的問題,而應該同仇敵愾面對危機能夠活下去的問題。華數現在的合作方有海信、TCL、長虹,也就是中智盟,海爾、索尼、百度和盛大網絡等;SMG合作方有電信、聯通、PPTV、創維和索尼等。廣電壟斷紅利期已經過去,重新洗牌劃分市場不可避免,積極爭取優勢資源,能在將來三網融合的市場競爭中爭得更大的份額已經不錯,獨吞市場絕無活路,這是所有省網或早或晚都會走的戰略選擇,存活之路。
近幾年移動終端的飛速發展在反襯出廣電機頂盒差勁的同時,也給廣電打造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太多借鑒的思路。第一條便是終端的市場化。不管是電信還是聯通,沒見過他們企圖壟斷終端以發展用戶,終端是IT企業競技場,只有借助市場競爭才能讓終端獲得超速發展,手機終端發展速度甚至高于臺式機已經到了四核階段,遠遠超過用戶需求。產業模式正在從“前向收費”向“后向收費加互聯網服務收費”發展,從向用戶直接收費到向用戶免費,向商家廣告主收費,互聯網應用于服務及游戲收費方向發展,更有IT業界素有紅衣大炮之稱的360周鴻祎稱“手機硬件是基礎和服務,將無限趨向免費”,商業模式、用戶體驗及推廣宣傳開始互聯網化,銷售渠道開始電子商務化。
在這種大形勢下,廣電利用機頂盒攫取超額利潤的時期已過,壟斷著機頂盒而又不能使其發展已毫無益處,而通過控制機頂盒以獲得用戶也只是暫時的,用戶會選擇更好的服務,吊在機頂盒這一棵樹上必定死路一條。廣電發展戰略將發生改變,拋開機頂盒,讓其自由競爭,把各種智能終端、網絡電視等作為和機頂盒同樣的終端進行合作成為必然,這一定是華數和SMG的戰略思想,從其合作方即可看出。
廣電不再一家獨大,多方尋求合作成為廣電謀求發展的上上之策,機頂盒將被拋到市場上去錘煉,圍繞大屏終端的新產業模式將在未來幾年重新形成,數字市場再度活躍,數字電視市場將重新洗牌。這同時也是政府所喜聞樂見的,拉動內需!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